[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输液针的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76279.0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1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邹绍俊;邹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胡永宏 |
地址: | 2019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输液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输液针的套管,包括穿刺针和收容穿刺针的安全套管,穿刺针与输液管连接处设置有输液针翼片;所述安全套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输液针翼片匹配的滑槽;滑槽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限位凸;所述的安全套管的根部为套管捏柄,安全套管的端部为限位楔形面;所述限位楔形面的端部边沿处设置为圆滑倒角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对安全套管的末端倒角边设计,可以让安全套管使用更安全,尤其适用于儿童使用;2、结构简单、构造精巧,巧妙地将限位槽开在硬质材料的捏柄处,并通过限位凸的限定,使输液针翼片限定在限位槽中;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输液针的配件,具体为一种安全输液针的套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注射相关的针刺伤发生是随机的、不可控制的,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群体。不安全注射对社会的危害包括使用后的针头刺伤他人及注射用具使用后处理不当导致感染在社会上扩散。标准预防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5年提出,1996年在全美实施,我国1999年引入并在2000年编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标准预防观点认为: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黏膜,均需进行隔离。因此,一次性输液针的大量使用必将带来一次性输液针的安全处置问题。
目前通常使用的安全输液针,包括输液管和穿刺针,穿刺针与输液管连接处设置有输液针翼片,在输液管上套设有安全套件,安全套件由可以收容穿刺针的套管和套管捏柄组成,所述的套管一侧设置有与输液针翼片配合的滑槽,滑槽由套管端部延伸至捏柄处。这种安全输液针在输液结束后,一手拿捏柄,一手拿输液针翼片,使之相对运动,则输液针翼片滑入滑槽。滑槽上设置有限位凸,则穿刺针保留于套管内,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
然而,套管的端部为楔形设计,其末端为尖锐的,因此,这种安全证的套管设计并不合理,例如在给小孩子输液时,小孩子喜欢动来动去,套管会划伤或刺伤皮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输液针的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安全输液针的套管,包括穿刺针和收容穿刺针的安全套管,穿刺针与输液管连接处设置有输液针翼片;所述安全套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输液针翼片匹配的滑槽;滑槽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限位凸;所述的安全套管的根部为套管捏柄,安全套管的端部为限位楔形面;所述限位楔形面的端部边沿处设置为圆滑倒角边。
所述的限位楔形面的端部边沿处向外侧翻折形成圆滑倒角边。
所述的套管捏柄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与滑槽连通,由套管捏柄至最接近的限位凸的长度小于输液针翼片的高度。
为了便于将输液针翼片推入限位槽,所述的套管端部设计为限位楔形面,且限位楔形面的最低点为滑槽的进口部。
所述的限位凸设置有三个。
优选的实施例为所述的限位槽高度等于输液针的翼片高度,且与套管捏柄最靠近的限位凸在套管和套管捏柄结合处。
所述的滑槽不在同一直线上,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的滑槽的其中一段呈圆弧状。既防止穿刺针因侧向受力而从滑槽中翘出来,又可以使输液针翼片顺利滑入至限位槽。
由于套管捏柄为硬质材料,因此限位槽不会因为外力宽松,输液针翼片也就不会滑出限位凸,从而更加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76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前心脏超声波持续影像监视的握持工具
- 下一篇:一种自排气肝素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