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5929.1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2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丁郁;郑鑫;袁光宇;田云;田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01N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 离体心肺 灌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包含盛液管、流速控制阀、橡胶塞、软管、灌胃针、固定杆、动脉夹及三角瓶,所述盛液管与大气压相通,其上标有刻度,可根据动物个体大小及实验需求更换适宜容量大小的盛液管,所述流速控制阀为玻璃活塞,以控制实验灌注速率。它通过灌注简易装置使灌注液通过心脏后,经过心肺循环灌注动物肺组织,以达到实验目的。本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体积小,不受实验场地限制,为可移动式。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小动物的离体心肺灌注,是制备动物肺组织切片、全肺去细胞化生物支架不可缺少的仪器,使动物心肺组织灌注量、时间更加准确,操作更加系统、便捷,是医、药学动物实验中更为理想的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注器,具体涉及一种小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
背景技术
在医、药学小动物实验研究中,各种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药物代谢及药物评价均需要相应的肺器官做病理学观察,常涉及到心肺灌注实验环节。
肺移植被认为是终末期肺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上供体肺来源匮乏,患者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慢性排斥和潜在的疾病传播等问题严重制约肺移植术的开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人工肺替代移植肺成为肺移植治疗的新方向。人工肺的构建主要依赖复杂的细胞源、支架材料及培养环境三个要素,其中适宜的支架材料是构建人工肺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利用去细胞技术制备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其生物相容性好,能被异种宿主耐受,且可被机体降解。因此,去细胞技术逐渐成为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去细胞化的过程将涉及到动物肺组织的灌注过程。
目前大多数的灌注法均采用蠕动泵等外力压入各种灌注试剂,其去除血液、去细胞程度和成分保留均能达到效果,但是结构脉络网的完整性会因灌注时蠕动泵的压力过强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破碎,而本研究的体外灌注法是通过大气压导入灌注试剂,最大程度缓和了压强过大导致的结构脉络网的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小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其目的在于通过大气压力,经流速控制阀将灌注试剂经灌胃针导入肺动脉,经肺循环流出,由此实现低流量、无破坏的心肺灌注。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包含灌胃针、软管、橡胶塞、流速控制阀、玻璃导管、盛液管、固定杆、动脉夹和三角瓶,所述盛液管下方为玻璃导管,其上设有流速控制阀,玻璃导管穿过三角瓶瓶口的橡胶塞,然后连接软管,所述软管末端连接灌胃针用于心脏灌注,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橡胶塞右侧,置于三角瓶内,末端连接动脉夹。
所述玻璃导管上设有流速控制阀,可以很好的控制灌注速率。
所述软管末端连接灌胃针用于心脏灌注,较一般留置针而言,灌胃针前端为润滑的圆头,不易刺穿心脏,更易判断是否行针至肺动脉。
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橡胶塞右侧,置于三角瓶内,末端连接动脉夹,可利用固定杆及动脉夹将离体心肺组织固定悬空于三角瓶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小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通过于大气相通的盛液管将灌注试剂导入小动物肺动脉,行心肺循环,装置简单,成本低,可便于携带及移动,较手动灌注效率高,稳定性好,是动物试验中较为理想的灌注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动物离体心肺灌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5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