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树脂砂的高效分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63630.2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52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班本;冯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阳县光大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4 | 分类号: | B22C5/04;B22C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曹雪娇 |
地址: | 247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树脂砂 高效 分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砂型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树脂砂的高效分散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挡料套,挡料套内固设有研磨棒,研磨棒外罩设有相对其转动的研磨筒,研磨筒的筒周壁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覆盖筛网a,研磨筒下方设置有筛网b,筛网b的下方通向混料筒,混料筒的底端开设排料口。通过研磨筒与研磨棒配合,对原砂、旧砂进行研磨,经过筛网a筛料后,再与树脂混合,边研磨边筛分,有效增加混砂效率,且研磨筒转动,能够避免原砂、旧砂在筒内堆积,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型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树脂砂的高效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树脂砂特指以人工合成树脂作为砂粒粘结剂的型砂或芯砂,树脂由两种或多种较为简单的化合物缩聚而成,对空气有污染但能明显提高铸件质量,因此在制芯盒造型之前需要先将原砂与树脂粘合剂进行配砂,一方面控制原砂粒度,对结块的旧砂在研磨、筛分后投入使用节约成本,一方面控制树脂粘合剂配比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且保证其均匀分散在原砂内。快速高效混砂也能弥补树脂砂生产效率低于潮模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分散树脂且能够旧砂回收的分散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树脂砂的高效分散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挡料套,挡料套内固设有研磨棒,研磨棒外罩设有相对其转动的研磨筒,研磨筒的筒周壁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覆盖筛网a,研磨筒下方设置有筛网b,筛网b的下方通向混料筒,混料筒的底端开设排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研磨筒与研磨棒配合,对原砂、旧砂进行研磨,经过筛网a筛料后,再与树脂混合,边研磨边筛分,有效增加混砂效率,且研磨筒转动,能够避免原砂、旧砂在筒内堆积,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用于树脂砂的高效分散装置,包括支架10,还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挡料套20,挡料套20内固设有研磨棒40,研磨棒40外罩设有相对其转动的研磨筒30,研磨筒30的筒周壁开设有出料口50,出料口50覆盖筛网a80,研磨筒30下方设置有筛网b60,筛网b60的下方通向混料筒70,混料筒70的底端开设排料口。旧砂或者原砂进入研磨筒30内后控制研磨筒30相对挡料套20转动,符合规格要求的旧砂由筛网a80排出研磨筒30,不符合混砂要求的旧砂跟随研磨筒30缓慢移动,并通过研磨棒40研磨,直至由筛网a80排出。挡料套20能够避免在转动过程中,符合规格要求的旧砂由研磨筒30排出时,会出现飞料现象,将飞料控制在挡料套20内,随后自然通过筛网b60落入混料筒70内。设置筛网b60,不但能够对落料进行二次筛选,由此进入混料筒70内的旧砂流量能够通过研磨筒30控制,在树脂直接由筛网b60投入混料筒70后,保证树脂与旧砂之间的分散均匀度。
进一步的,所述研磨筒30出料口50的外筒壁连接筛网a80。将筛网a80控制在外筒壁,能够增加落料差,使得研磨筒30筒内的合格砂料能够筛分出筒外,同时,避免研磨过程中研磨棒40对筛网a80的破坏,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挡料套20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立板21与连接两个立板21顶端的弧板22。通过设置立板21与弧板22,将研磨筒30限位在其中,全方面避免飞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阳县光大铸造有限公司,未经青阳县光大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63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