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膀胱镜操作鞘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8540.4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31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史红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307 | 分类号: | A61B1/307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常莹莹 |
地址: | 213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膀胱 操作 | ||
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膀胱镜操作鞘,包括观察镜镜体通道和操作通道,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和操作通道相互独立,所述操作通道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外接通道,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前端设有透明薄膜。本实用新型操作通道和观察镜镜体通道分离,互相不感染,膀胱镜使用后不需要灭菌,大大减少了消毒时间和医院成本,完全避免患者交叉感染,采用透明薄膜结构,透明薄膜直接包覆在前端膀胱镜上,对光源的传输和图像的采集不会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膀胱镜操作鞘。
背景技术
膀胱镜下进行观察、治疗是泌尿外科的常见诊疗技术手段。膀胱镜诊治过程中需观察镜、镜鞘、闭孔器、附件等器械设备协同处理。近年来膀胱镜的照明系统有了改变,备有冷光源箱,经反向的强冷光通过光学纤维导光束,传送到膀胱内部,替代膀胱镜鞘前端的灯泡照明,具有照明良好、景象清晰、调光随意等优点,但是现有的膀胱镜观察镜镜体通道和操作通道没有分开造成容易交叉感染、每操作一个患者后需反复消毒观察镜和操作鞘造成镜体损耗及耗费消毒时间等。我国专利专利号为CN201420140866.8公开了一种3D打印成型一次性膀胱镜操作鞘,其镜体通道前端采用封闭式,易造成视野模糊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观察镜镜体通道和操作通道没有分开造成容易交叉感染、每操作一个患者后需反复消毒观察镜和操作鞘造成镜体损耗及耗费消毒时间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次性膀胱镜操作鞘,包括观察镜镜体通道和操作通道,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和操作通道相互独立,所述操作通道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外接通道,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前端设有透明薄膜。
作为优选,所述外接通道与所述操作通道倾斜相交。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观察镜镜体通道的光滑度,所述透明薄膜与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透明薄膜开口处设有用于紧固的橡胶圈,所述透明薄膜套设在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前端,所述橡胶圈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橡胶圈具体弹性,将透明薄膜的开口紧固在安装槽内,防止镜体通道受到感染。
进一步地,为了使观察镜镜体通道顺利的进入尿管,所述安装槽内还设有与所述安装槽尺寸相对应的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用于将所述透明薄膜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弹性圈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橡胶圈安装所述固定槽内。弹性圈将透明薄膜固定在安装槽内,防止透明薄膜滑脱,脱离安装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操作通道和观察镜镜体通道分离,互相不感染,膀胱镜诊治后不需要灭菌,观察镜镜体可以反复使用,一次性膀胱镜鞘诊治完一个患者后即丢弃,大大减少了消毒时间和医院成本,完全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头端采用透明薄膜结构,透明薄膜直接包覆在观察镜体上,对光源的传输和图像的采集不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橡胶圈方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1、观察镜镜体通道;2、操作通道;3、外接通道;4、透明薄膜;5、膀胱镜;6、观察镜镜体通道前端;7、弹性圈;8、安装槽;9、橡胶圈;10、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2所示,一次性膀胱镜操作鞘,包括观察镜镜体通道1和操作通道2,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1和操作通道2相互独立,所述操作通道2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外接通道3,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前端6设有透明薄膜4。所述透明薄膜4与所述观察镜镜体通道2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未经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8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