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灭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6324.6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2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汪德森;谭文星;杨锐锋;黄启标;罗少锋;王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翼高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曾凡玲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灭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灭蚊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内部设有电控部件放置区,所述电控部件放置区的一侧位于壳体上设有排风口,所述电控部件放置区的下端位于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光源,所述光源的下端一侧连接有隔网,所述隔网的内部连接有风扇,所述壳体的下端底部设有用于存水的水槽,所述水槽的一侧位于壳体上连接有排水塞,所述壳体的上端位于隔网的一侧开设有进入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光源将蚊虫吸引至壳体一侧的进入口,通过风扇产生的负压吸力使得蚊虫在壳体内部停留,蚊虫通过隔网的阻挡向下落入水槽中,灭蚊效率高效果好,整体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灭蚊器。
背景技术
蚊子中的雄蚊不吸血,只吸植物汁液及花蜜。雌蚊可吸植物汁液以保持个体生存,但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后,卵巢才能发育,繁殖后代。成熟的雌蚊如能容易地吸食到人或动物的血液,通常每二天可产卵一次,故一生可产卵3-7次,也有少为一次多至十余次的,每次产卵几十个至几百个不等。因此,吸引、捕捉并杀死雌蚊可以阻断卵和幼虫的产生,从而可大大减少周围环境蚊子的密度。
市场上的灭蚊灯由此诞生,广受大家的欢迎,但是现有的灭蚊灯通过光源吸引蚊子进入放置槽,这样部分蚊子还是会飞走,灭蚊效果差,为此,我们推出一种新型灭蚊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灭蚊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灭蚊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内部设有电控部件放置区,所述电控部件放置区的一侧位于壳体上设有排风口,所述电控部件放置区的下端位于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光源,所述光源的下端一侧连接有隔网,所述隔网的内部连接有风扇,所述壳体的下端底部设有用于存水的水槽,所述水槽的一侧位于壳体上连接有排水塞,所述壳体的上端位于隔网的一侧开设有进入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网为L型隔网,且隔网的一角呈弧形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扇通过支架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且风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电控部件放置区中的电源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网为外部涂有防锈涂层的不锈钢隔网。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光源为能发出长波紫外线的灭蚊灯管,所述光源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电控部件放置区内部的电源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风口位于风扇的上端一侧,所述水槽位于隔网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光源将蚊虫吸引至壳体一侧的进入口,通过风扇产生的负压吸力使得蚊虫在壳体内部停留,蚊虫通过隔网的阻挡向下落入水槽中,风扇产生的风力通过排风口排风,通过排水塞的设置,当水槽中积累过多的蚊虫后,打开排水塞将水槽中的蚊虫排出壳体的水槽,通过进入口向水槽中添水,本装置通过诱蚊的光源吸引蚊子,风扇把蚊子吸入水槽然后掉入水中,蚊子不会飞走,灭蚊效率高效果好,整体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风口;2、电控部件放置区;3、光源;4、风扇;5、隔网;6、水槽;7、进入口;8、壳体;9、排水塞。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翼高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翼高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6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桶装饮用水罐装的夹具
- 下一篇:一种稳定型电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