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55345.6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56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程松;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洋森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刘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新大道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生活 污水处理 一体化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以及清水池;所述调节池内侧顶部设置沉砂隔油池,所述沉砂隔油池底部出水口与过渡井相连;所述过渡井出水口设置在过渡井上端,且过渡井出水口与调节池相连;所述调节池内部还设置有潜水提升泵,所述潜水提升泵的出水端与缺氧池相连;所述缺氧池内侧设置穿孔曝气装置与生物填料,且缺氧池底部的出水口与好氧池相连;所述好氧池内侧设置微孔曝气装置与生物填料,且好氧池顶部的过水口与MBR膜池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剩余污泥量少、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控制的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90%以上的村镇水体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威胁。而村镇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建设钢混结构的小型污水处理站的方式进行处理,工艺流程一般为:粗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细格栅→组合式A2/O生化池→二沉池→D型滤池→紫外线消毒。其建设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有异味、出水水质波动较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由于村镇之间管网铺设不健全,很难集中建设污水处理站,导致部分村镇存在无处理、乱排放现象,难以满足国家对城镇污水排放的管理要求。
现有钢混结构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其D型滤池需要投加PAC加强过滤效果,需要人工进行配药,出水水质受药剂浓度影响较大,且其结构较为复杂、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有异味、出水水质波动较大、后期运行费用较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周边环境。该结构污水处理站由于其投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很难大面积推广使用,且其建成后无法搬迁,后期需要使用该片土地时,将增加处理费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污水处理点分散、污水量小及管网不健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具有污水处理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以及清水池;
所述调节池内侧顶部设置沉砂隔油池,所述沉砂隔油池底部出水口与过渡井相连;所述过渡井出水口设置在过渡井上端,且过渡井出水口与调节池相连;
所述调节池内部还设置有潜水提升泵,所述潜水提升泵的出水端与缺氧池相连;
所述缺氧池内侧设置穿孔曝气装置与生物填料,且缺氧池底部的出水口与好氧池相连;
所述好氧池内侧设置微孔曝气装置与生物填料,且好氧池顶部的过水口与MBR膜池相连;
所述MBR膜池内侧设置有MBR膜组、污泥回流泵以及曝气装置,所述污泥回流泵的出水端与缺氧池相连;所述MBR膜池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相连;
所述清水池内部设置潜水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沉砂隔油池包括相连的沉砂池与隔油池,且沉砂池与隔油池中间通过挡板分隔,挡板中部上端设置有细格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池内部还设置有缆式浮球阀与潜水搅拌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主体上方可种植植被,使设备主体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达到自然和谐的效果;
2、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各单元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可实施远程控制及控制,并实现集群联网,无需人工值守,减少人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洋森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洋森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55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