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5656.6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3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常伟;余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毓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92 | 分类号: | G01F23/2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光纤 隧道 水位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包括液位计、供电监测终端和隧道,所述防护筒体内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线,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在供电监测终端上。该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结构设置合理,主要是通过在隧道内侧壁上开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在第一凹槽内进行安装检测探头,在第二凹槽内设置连接线,在第三凹槽内安装供电监测终端,通过在隧道内壁上设置凹槽进行安装结构,空间面积利用更合理方便,同时也能对设备起到防护作用,避免设备裸露在外部,容易被磨损等,并且本设备是通过该光纤进行远程传递信号,传递范围更加广泛,节省线路安装使用成本,更经济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早期修建的人防工事年久失修,经常出现拱顶开裂、空洞、渗漏水、大形变甚至塌方等问题,在发挥人防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危险隐患和事故风险,在城市渡汛期间,人防工事环境极易渗漏雨水、污水,且无法及时排出人防通道,这也是引起变形、坍塌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技术的隧道内部水位检测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检测,比较耗费人力和时间,并且检测数据并不具备时效性,水位变化快,监测不及时,不能够及时采用相对应的措施,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隧道水位监测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改善隧道水位监测的技术,该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本设备主要是通过在隧道内侧壁上开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在第一凹槽内进行安装检测探头,在第二凹槽内设置连接线,在第三凹槽内安装供电监测终端,通过在隧道内壁上设置凹槽进行安装结构,空间面积利用更合理方便,同时也能对设备起到防护作用,避免设备裸露在外部,容易被磨损等,并且本设备是通过该光纤进行远程传递信号,传递范围更加广泛,节省掉线路安装使用的成本,更经济便利,从而提供一种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隧道内部水位检测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检测,比较耗费人力和时间,并且检测数据并不具备时效性,水位变化快,监测不及时,不能够及时采用相对应的措施,容易发生事故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所述一种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具有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本设备主要是通过在隧道内侧壁上开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在第一凹槽内进行安装检测探头,在第二凹槽内设置连接线,在第三凹槽内安装供电监测终端,通过在隧道内壁上设置凹槽进行安装结构,空间面积利用更合理方便,同时也能对设备起到防护作用,避免设备裸露在外部,容易被磨损等,并且本设备是通过该光纤进行远程传递信号,传递范围更加广泛,节省掉线路安装使用的成本,更经济便利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光纤感测对隧道水位监测的装置,包括液位计、供电监测终端和隧道,所述隧道的右侧壁底部开始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板,并且安装板的前面通过上下两组固定板块固定有防护筒体,同时防护筒体内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的上端连接有连接线,且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在供电监测终端上;
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区域开始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接口处设置有隔水套,且第二凹槽的外部固定有挡板,并且第二凹槽的上方区域开设有第三凹槽,供电监测终端安装于第三凹槽内,并且第三凹槽的外部安装有封闭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位于隧道内有侧壁上,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并且第一凹槽的深度设置深于第三凹槽的深度,第三凹槽的深度设置深于第二凹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防护筒体采用圆筒体结构,且防护筒体的筒面设置成网状筒面结构,并且防护筒体的筒面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液位计悬空吊在防护筒体内,且液位计的底部设置有检测探头.并且液位计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线,同时防护筒体、液位计和连接线的中心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毓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毓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56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