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3427.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6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宪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日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12;F28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王清义 |
地址: | 2112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换热器 | ||
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换热器,该以内循环换热器为热交换设备的换热工艺,具有换热工艺合理、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内循环换热器较之于传统的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管程长的特点;一种内循环换热器,使用内含有至少包括换热腔的媒质流道和至少包括设置在媒质流道内的换热管的介质流道的换热器,主要在换热腔内,以流通在媒质流道内的媒质为媒介,与流通在介质流道内的介质通过换热管进行热交换以改变介质温度,它使用的换热器为内循环换热器,其换热腔分割为媒质上行腔和在上部通过联通槽与媒质上行腔联通的媒质下行腔,设置在媒质上行腔内的下行换热管与设置在媒质下行腔内的上行换热管相通。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生物制药、制药配液及制药领域,具体涉及生物制药、制药配液及制药的设备,提供一种内循环换热器,较之于传统的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管程长、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制药行业中用于制水工艺的辅助设备。现行制药行业普遍使用的换热器主要有列管式、双管板式和板式等。使用较多的换热器的结构为多排列管或单排列管垂直设置在管壳中,介质(即注射用水或洁净介质)采用上进下出方式通过列管,而冷媒(即冷冻液或冷却水)由管壳下部进入,这类换热器的缺点是换热管程短,基本只相当于管壳的高度,导致换热效率不高。现有的双管板换热器,虽能防止管壳、程间的介质混串,但双管板的结构决定了要求增加换热管长度,并且管壳程间介质压差较大,通常要求在内外管板间的空腔中加入一种介质,以减少管壳程间介质压差。另一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卫生级换热器随着换热面积的增加而体积也随之增大。对于制药生产车间来说安装、检修和维修是一大难题。
本案中,将换热器用作对于介质的降温换热器时使用的冷媒和换热器用作对于介质的升温换热器时使用的热媒(即水蒸气等)统称为媒质。
现有技术的换热器,由于换热管排列密度较大,换热器内易出现媒质的短路或(和)断路现象,严重影响介质与媒质间的热交换效率。媒质的短路现象为连续流动的媒质未能充盈媒质流道,媒质的断路现象为在媒质流道内因包括但不限于空气的阻断造成的媒质流动不连续。
一般地说,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约等于管壳内所有换热管的侧面面积之和,取决于换热管的规格与管程长度。
发明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循环换热器,较之于传统的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换热管程长、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循环换热器,内含有至少包括换热腔的媒质流道和至少包括设置在媒质流道内的换热管的介质流道;换热腔分割为媒质上行腔和在上部通过联通槽与媒质上行腔联通的媒质下行腔,设置在媒质上行腔内的下行换热管与设置在媒质下行腔内的上行换热管相通。
它包括壳程筒体,密封设置在壳程筒体下端、内含位于媒质下行腔下面的介质分流腔和位于媒质上行腔下面且与介质分流腔物理隔离的介质汇流腔的底部装置,密封设置在壳程筒体上端、内含介质换向腔的顶部装置,固联在壳程筒体的内侧面和底部装置上将壳程筒体的内腔分割为媒质上行腔、媒质下行腔的纵向隔板,两端分别密封设置在底部装置和顶部装置上、联通介质分流腔和介质换向腔的若干上行换热管,两端分别密封设置在顶部装置和底部装置上、联通介质换向腔和介质汇流腔的若干下行换热管;纵向隔板与顶部装置间的间隙为联通槽,上行换热管和下行换热管皆为换热管。
当内循环换热器为对于介质的降温换热器时,纵向隔板密封设置在壳程筒体的内侧面和底部装置之间,媒质上行腔仅通过联通槽与媒质下行腔联通,冷媒由壳程筒体侧面的下部导入媒质上行腔内上行、经联通槽导入媒质下行腔内下行、由壳程筒体侧面的下部导出。
当内循环换热器为对于介质的升温换热器时,上面均布有若干连通孔的纵向隔板固联在壳程筒体的内侧面和底部装置之间,热媒由壳程筒体侧面的上部导入媒质上行腔内、经联通槽和连通孔充盈媒质上行腔和媒质下行腔下行、由壳程筒体侧面的下部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日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日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3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酶解微波协同提取植物总黄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