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湖泊底泥采样一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31128.3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9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中环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湖泊 采样 一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湖泊底泥采样一体装置,包括顶盘、连接管、置泥腔体和取样管,顶盘外底面固定连接管,连接管、置泥腔体和取样管依次同轴相连,置泥腔体包括管腔和倒圆台腔,倒圆台腔外套于管腔壁面,且管腔和倒圆台内部连通成一体成型结构;倒圆台腔的外壁面开设有透镜和导流孔;取样管为圆管形腔体,底面设有斜向上的斜切面,斜切面顶端竖直向上开设有倒V形缺口;倒V形缺口上方的取样管壁面外套配重底盘,配重底盘周面等距设置尾翼;管腔、倒圆台腔和取样管的内壁面上下等距分布若干斜向上的弹性片;本实用新型提高了采样装置的便捷性,提升了对底泥的采样强度,便于底泥的存储,使得底泥不易脱落,保证了采样工作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样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湖泊底泥采样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或湖泊的底泥是由粘土、粉砂、砂、有机物或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沉积于水体底部区域的泥状物。对于河道而言,底泥主要来源于土壤的侵蚀作用、动植物机体的分解以及排入河道的污水中所含的颗粒物。外源物质进入湖泊,并沉积于底泥中。作为河流、湖泊的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库,底泥不仅可以直接反映水体的污染历史,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底泥中的污染物也可以通过解吸、溶解、生物分解等作用,向上覆水体释放各种污染物,是水体二次污染的重要来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作为污染的源,了解源的污染现状是治理河流、湖泊、港湾等水体污染的第一步,而底泥采样器为分析河流或湖泊底泥污染奠定了基础。目前研制开发的沉积物柱芯采样器种类繁多,主要有重力采样器、活塞式采样器、连杆式采样器以及钻进式采样器等。应用较多的是重力式采样器和活塞式采样器。
但是现有的采样器还存在操作费时费力,便捷性差,采样深度低,不便于观察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湖泊底泥采样一体装置,能解决现有的采样操作费时费力,采样装置便捷性差,取样深度低,取样时不便观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湖泊底泥采样一体装置,包括顶盘、连接管、置泥腔体和取样管,所述顶盘外底面同轴固定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置泥腔体和取样管上下依次同轴相连,所述置泥腔体包括管腔和倒圆台腔,所述倒圆台腔外套于管腔壁面,且所述管腔和倒圆台内部连通成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倒圆台腔的外壁面开设有透镜和导流孔;所述取样管为圆管形腔体,底面设有斜向上的斜切面,所述斜切面顶端竖直向上开设有倒V形缺口;所述倒V形缺口上方的取样管壁面外套配重底盘,所述配重底盘周面等距设置尾翼;所述管腔、倒圆台腔和取样管的内壁面上下等距分布若干斜向上的弹性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和管腔的底端内壁均设有内螺纹槽,所述管腔和取样管的顶端均设有和内螺纹槽适配的外螺纹凸管,所述连接管、置泥腔体和取样管通过内螺纹槽和外螺纹凸管的适配实现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盘为圆形盘或正多边形盘体,且周边等距固接若干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牵引绳连接的绳孔,且手柄外表面包覆防滑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镜位于倒圆台腔外壁面上方,正下方为若干均匀分布的导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重底盘为圆形盘或正多边形盘体,且沿着周面等环距或等边设置尾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取样管的圆管形腔体和置泥腔体为镁合金腔体,所述配重底盘为实心合金盘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螺纹连接的置泥腔体使得本装置具有自由组合长度的功能,提高了采样装置的便捷性,斜切面的取样管底端,便于插入底泥,提升对底泥的采样强度,倒圆台腔便于底泥的存储,取样管和置泥腔体内斜向上的弹性片使得底泥不易脱落,保证了采样工作的稳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中环检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中环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31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