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菌水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4927.8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4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菌水过滤装置。装置壳体由不同直径的塑料管呈同心圆状套嵌构成,相邻两层间分别靠上部或靠下部错开开孔,增加水流流经路径,提高过滤效果;塑料管内填充过滤填充物或抗菌填充物,过滤填充物由活性炭、陶粒、麦饭石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构成;抗菌填充物由载银分子筛和抗菌聚苯乙烯微球一种或两种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同心圆式套筒走水,增加水流流经路径,通过多种材料物理过滤除去固体杂质,通过载银分子筛和抗菌聚苯乙烯微球一种或两种构成抗菌组分,抗菌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细菌在自然界无处不在,空气、土壤、水体中都有细菌分布。日常生活、野外勘探、军事活动等经常需要用到未经处理的自然水,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受到细菌感染,因此非常有必要用抗菌过滤装置对自然水进行过滤抗菌处理。现在已有一些用于水净化的抗菌产品和过滤装置,但在抗菌效果、滤材组成、结构设计等方面仍有很多值得改进和优化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水抗菌过滤装置的一些缺陷,提供一种抗菌水过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水管以及多层过滤管,多层过滤管以同心圆嵌套方式由内而外依次嵌套在进水管的外围,每相邻两层过滤管之间密封连接固定,由内而外布置的多层过滤管分别作为第一层、第二层直至最后一层过滤管,进水管同轴插装在第一层过滤管的中央,进水管的上端作为进水口,进水管的下端开孔至与第一层过滤管连通,第一层过滤管的上端开孔至与第二层过滤管连通,第二层过滤管的下端开孔至与第三层过滤管连通,由此类推之后每相邻两层过滤管间通过上下端间隔开孔的方式依次连通,最后一层过滤管的上端或下端开孔至与出水口连通,进水管依次经多层过滤管的开孔与出水口连通形成过滤通道,每层过滤管中填充过滤填充物或抗菌填充物,过滤填充物采用活性炭、陶粒、麦饭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过滤填充物若采用多种填充物,填充方式采用分段填充或均匀混合后填充;抗菌填充物若为两者组合,填充方式采用分段填充或均匀混合后填充;当相邻两层过滤管均采用单种抗菌填充物时,两层过滤管的抗菌填充物不同。
所述的多层过滤管的第一层填充过滤填充物,其余层填充抗菌填充物。
进水管和多层过滤管的材质采用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
每层过滤管的侧壁开有多个带滤网的流水孔,每层过滤管的流水孔与其外围一层的过滤管连通。
相邻两层过滤管之间通过螺口或卡扣连接固定。
抗菌填充物采用载银分子筛和抗菌聚苯乙烯微球一个或两者组合。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同心圆式套筒走水,增加水流流经路径,提高过滤效果。通过多种材料物理过滤除去固体杂质,通过载银分子筛和抗菌聚苯乙烯微球一种或两种构成抗菌组分,抗菌能力强,本装置可以单独用于水处理,或串联到已有的水过滤装置中,杀死水中的有害细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菌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抗菌水过滤装置采用四层过滤层,过滤装置的管壳由不同直径的塑料管呈同心圆状套嵌构成,相邻两层间分别靠上部或靠下部错开开孔,增加水流流经路径,提高过滤效果,壳体材质可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每个圆筒周围开6-8个带滤网的流水孔,各层圆筒之间通过螺口或卡扣连接固定,材质均为聚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旸,未经王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49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