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2498.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8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任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置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4 | 分类号: | E04F13/04;B32B17/02;B32B17/06;B32B3/30;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网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包括第一网格布和经线,所述第一网格布右端与左连接块连接在一起,且左连接块上设置有桥接板,同时左连接块通过桥接板与右连接块相固定,并且右连接块的右端与第二网格布相连接,左连接块的上端开设有凹槽,且右连接块的上端连接有凸块,桥接板的上端形成上空腔,且桥接板的下端形成下空腔;所述经线设置在第一网格布的内部,且第一网格布上安装有第一纬线,同时第一纬线上安装有第二纬线,基层上涂抹有粘胶层。该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具有实现快速的将第二网格布与第一网格布上的网格对齐工作,裁剪后布筒上的网格布不会出现毛边,便于收纳,具有更高的强度,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碱玻璃纤维网布。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网格布常用于建筑装修上,贴在墙面上用于防止墙面开裂,一般情况下,墙面上只贴一层网格布即可,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在搭接处或者需要考虑承重情况的时候,一层网格布往往是不够的,需要贴多层网格布,在贴多层网格布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将多层网格布的经线和纬线对齐,这是为保证足够量的水泥墙面涂层穿过网格布,因为多层网格布的经线和纬线不对齐会直接减少水泥墙面涂层的占用空间,具有墙面脱落的风险,而目前对齐的方式仅仅是人工手动对齐,效率低,效果差,将需要使用的网格布从布筒上剪下来,剪切处会产生很多的毛边,不便于布筒的收纳。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网格布装置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网格布的经线和纬线不对齐会直接减少水泥墙面涂层的占用空间,具有墙面脱落的风险,需要使用的网格布从布筒上剪下来,剪切处会产生很多的毛边,不便于布筒的收纳的缺陷,提供一种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所述第一网格布、第二网格布、连接板、凹槽和凸块具有实现快速的将第二网格布与第一网格布上的网格对齐工作,裁剪后布筒上的网格布不会出现毛边,便于收纳,具有更高的强度,使用寿命更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包括第一网格布和经线,所述第一网格布右端与左连接块连接在一起,且左连接块上设置有桥接板,同时左连接块通过桥接板与右连接块相固定,并且右连接块的右端与第二网格布相连接,左连接块的上端开设有凹槽,且右连接块的上端连接有凸块,桥接板的上端形成上空腔,且桥接板的下端形成下空腔;
所述经线设置在第一网格布的内部,且第一网格布上安装有第一纬线,同时第一纬线上安装有第二纬线,基层上涂抹有粘胶层,且基层通过粘胶层与耐碱层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网格布与第二网格布的尺寸一致,且第一网格布与第二网格布均是由耐碱层、粘胶层和基层三部分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网格布与第二网格布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且连接板由左连接块、右连接块和桥接板三部分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网格布与第二网格布均是由第一纬线、第二纬线和经线编织而成,且相邻两组经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缠绕在一起形成编织纬线,相邻两组编织纬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为S形缠绕设置,且经线插接在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之间形成的孔洞中。
优选的,所述左连接块、右连接块和桥接板形成工字形,且连接板是由塑料材质做成的工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凸块均为长方形设置,且第一网格布与第二网格布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凹槽与凸块的尺寸相适配,且第二网格布通过凸块插接在第一网格布的凹槽中;将拆卸下来的第二网格布通过凸块插接在第一网格布的凹槽中,第二网格布的首尾两端的连接板与第一网格布相固定,实现快速的将第二网格布与第一网格布上的网格对齐工作,防止发生因为多层网格布的经线和纬线不对齐,会直接减少水泥墙面涂层的占用空间,从而导致墙面脱落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置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置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2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