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20139.1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1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阳;陈俊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开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3/00 | 分类号: | B61B3/00;H02J3/00;H02J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赵贯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主山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中 轨道交通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包括轨道系统、驱动系统、车辆系统以及配电系统;轨道系统包括架设在两立柱之间的桁架梁和安装在桁架梁上的呈箱体结构的轨道梁;驱动系统包括悬挂于轨道梁上并可沿轨道梁前后行走的行走机构;车辆系统包括车厢,车厢通过升降机构与行走机构可分离式连接,以使得车厢可在竖直方向作升降运动;配电系统包括在桁架梁上铺设的高压配电线和若干变压器,若干变压器可安装在桁架梁或立柱上,变压器的输出端输出可被行走机构直接使用的低压电源;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轨道系统、配电系统以及车辆系统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车辆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中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空中轨道车(简称空轨)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轨道在车上方,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在空中。由于空轨交通系统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在无需扩展城市现有公路设施的基础上可缓解城市交通难题;又由于它只将轨道移至空中,而不是像高架轻轨或骑坐式单轨那样将整个路面抬入空中,因此克服了其他轨道交通系统的弊病,在建造和运营方面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和优点。目前,传统的空轨交通系统包含轨道、立柱、空轨车体、行走机构和控制系统等组件,其中,该系统的轨道为钢制箱形梁,称之为轨道梁,行走机构在轨道梁中带动空轨车体行走。
虽然空轨交通系统已被研究和试运行很长时间了,但是现有的空轨交通普遍存在结构臃肿、系统不够优化以及各个系统间配合不够顺畅的问题,如:将轨道梁直接安装在立柱上,导致轨道梁的预制规格比较笨重,由此还导致不能在轨道梁上安装配电系统,从而使得配电设备(如变压器)必须安装在车辆上,造车了车辆比较笨重,不仅影响速度,还浪费动力能源。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空轨交通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以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包括轨道系统、驱动系统、车辆系统以及配电系统;所述轨道系统包括架设在两立柱之间的桁架梁和安装在所述桁架梁上的呈箱体结构的轨道梁;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悬挂于所述轨道梁上并可沿所述轨道梁前后行走的行走机构;所述车辆系统包括车厢,所述车厢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行走机构可分离式连接,以使得所述车厢可在竖直方向作升降运动,且所述行走机构可带动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梁行走;所述配电系统包括在所述桁架梁上铺设的高压配电线和若干变压器,若干所述变压器可安装在所述桁架梁或所述立柱上,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输出可被所述行走机构直接使用的低压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中,轨道系统包括有桁架梁和轨道梁,通过桁架梁将轨道梁安装固定在立柱上,这样,沿轨道梁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所受拉力可被桁架梁承担并分解到整个桁架梁和轨道梁上,使得同样运载量的轨道梁的预制规格得到有效降低,减轻轨道梁的自重,不仅节省材料,而且还可降低安装难度,降低建设成本;另外,由于桁架梁的设置,可在桁架梁上铺设高压配电线,通过高压输电,提高输电距离,降低输电过程中的损耗,同时,可将配电系统中比较笨重的变压器(包括整流设备)安装在桁架梁或立柱上,可有效降低车厢的重量,使得车辆轻装运行,提高运行速度,降低运行中的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另外,车厢通过升降机构可实现垂直式升降,以便于上下乘客;由此可知,通过上述轨道系统、配电系统以及车辆系统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车辆系统的运行效率。
较佳地,所述桁架梁的上弦和/或下弦上设置有至少一对所述轨道梁,一对所述轨道梁安装在所述桁架梁长轴向的相对的两侧并通过若干腹杆连接。
较佳地,所述桁架梁内形成有沿所述桁架梁长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放置配电设备。
较佳地,所述轨道梁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为a,0.1m≤a≤0.4m,所述轨道梁的横截面的宽度为b,0.1m≤b≤0.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开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开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201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