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静音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19990.2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9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坦华(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7/38 | 分类号: | E05B7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音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静音门锁,其包括:门锁座板,其带有用于供锁扣进出的开槽和分别位于所述开槽两侧的棘爪枢轴安装孔和卡板枢轴安装孔;卡板,其经由安装在所述卡板枢轴安装孔内的第一枢轴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门锁座板并被构造成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转动;以及棘爪,其经由安装在所述棘爪枢轴安装孔内的第二枢轴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门锁座板并被构造成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本实用新型借助于降低卡板等运动件之间的直接冲击接触,降低汽车门锁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高车辆的感官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锁具,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静音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知识的了解日益增多,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于车门系统来说,开启和关闭的声音受客户和整车公司的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深。相对欧美和日韩系汽车来说,我国的汽车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汽车部件在设计之初,相对安全性来说,在包含静音等在内的舒适性方面考虑的相对要少一些,拿车用门锁来说,很多车用门锁公司在锁体的破坏强度及使用寿命方面的要求都能够达到甚至超出国家标准的要求,但对于乘客在静音等舒适度方面的要求,投入的精力和力度却不是很大。
然而,目前各大汽车厂商对于整车的声音品质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开关车门的声音作为消费者进出车厢的第一感受,其中门锁的声音品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车用门锁的音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或降低终端消费者对车辆质量的总体感知。例如,良好的音质可以意味着坚固的结构、平顺的操作和考虑周全的设计。正因于此,各大汽车厂商非常注重汽车门锁对可能在开车门或者关车门时发出的噪音的抑制。诸如最低响度和频率组成的音质指标受到许多变量的影响,包括车用门锁组成部件的轮廓形状、细节特征和材料选择。
因此,尽管现有的车用门锁在很多方面是适合的,但仍有改进的需要,尤其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静音或冲击能量吸收的车用门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用静音门锁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静音门锁能够实现车用门锁在操作期间和稳定状态下的噪音降低,优选还可以使车用门锁的重量、整体外形尺寸和价格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静音门锁,其包括:门锁座板,其带有用于供锁扣进出的开槽和分别位于所述开槽两侧的棘爪枢轴安装孔和卡板枢轴安装孔;卡板,其经由安装在所述卡板枢轴安装孔内的第一枢轴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门锁座板并被构造成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卡板设置有用于接纳经由所述开槽进入的锁扣的喉部从而将所述车用静音门锁保持成锁定,其中在所述卡板的喉部附近设置有朝向所述门锁座板凸伸出的第一凸包部;棘爪,其经由安装在所述棘爪枢轴安装孔内的第二枢轴可枢转地安装至所述门锁座板并被构造成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所述棘爪处于接合位置时,所述棘爪将所述卡板保持于锁定位置,并且当所述棘爪处于脱离位置时,所述棘爪释放所述卡板,从而允许所述卡板从所述锁定位置自由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门锁座板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卡板凸伸出的第一凸台,其中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卡板的运动轨迹上并被构造成在锁定位置附近与所述第一凸包部相配合以减缓所述卡板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创新性地发现,已知的车用门锁在锁定事件和解锁事件中最为令人恼火或者不可接受的噪音源于卡板和棘爪相互碰撞以及这两者与门锁的其它零件发生碰撞。尤其是由于卡板本身具有一定的质量所带来的较大惯性,使得卡板分别在锁定事件和解锁事件的旋转运动的行程末端仍具有较高的角速度,这导致卡板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零件发生强烈的碰撞。
鉴于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新颖的零部件设计、通过在门锁座板等位置增设有用于减缓卡板在锁定事件和解锁事件期间的运动行程末端的速度等巧妙的设计构思实现了明显抑制车用门锁在关门和开门操作期间零部件所产生的撞击噪音,从而能够得到更加令人满意的声音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坦华(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未经恩坦华(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199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