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催化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201226.2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5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赖惠良;赖江俊;赖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夏威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催化 燃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催化燃烧装置,燃烧室的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保温隔热的耐火层,燃烧室的一端通过套筒固定安装有燃烧管,燃烧室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隔板,进气管与燃烧室连通,通过设置电机和风机,电机底端主轴转动,进而带动旋转板绕主轴转动,使得引风板随主轴转动,引风板能够增加与气流的接触面积,进而形成旋转气流,同时启动风机,风机通过底风管道将空气压入进气管内,进而提高进气管的供氧量,空气和废气一起进入进气管内,废气在进入燃烧室内之前形成旋转气流,进而在进入燃烧室内能够被快速压入,从而大大提高了废气压入燃烧室的效率,进而大大提高了燃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催化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的排放也需要进一步的处理,目前废气处理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高温焚烧、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等。RTO是一种高效有机废气治理设备。与传统的催化燃烧、直燃式热氧化炉相比,具有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能处理大风量低浓度废气等特点,浓度稍高时,还可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大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现有技术中,RTO燃烧炉由于其进出气需经过蓄热体,使得RTO燃烧炉的内部构造较为复杂,其对RTO燃烧炉内的腔室的设计要求也较高,同时由于RTO燃烧炉内的构造较为复杂,废气引入RTO燃烧炉内时,废气需要通过内部结构件的阻碍进入RTO燃烧炉内进行燃烧,其引入效率较低,进而导致燃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催化燃烧装置,以解决RTO燃烧炉由于其进出气需经过蓄热体,使得RTO燃烧炉的内部构造较为复杂,其对RTO燃烧炉内的腔室的设计要求也较高,同时由于RTO燃烧炉内的构造较为复杂,废气引入RTO燃烧炉内时,废气需要通过内部结构件的阻碍进入RTO燃烧炉内进行燃烧,其引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性炭催化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与燃烧室连通的燃烧管、位于燃烧室底端的进气管、位于进气管底端与进气管连通并用于将待处理废气压入燃烧室内的推送机构;
燃烧室的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保温隔热的耐火层,燃烧室的一端通过套筒固定安装有燃烧管,燃烧管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且燃烧管的一端贯穿燃烧室向燃烧室内延伸,燃烧管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烧嘴,燃烧室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隔板,进气管与燃烧室连通,且进气管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推送机构,推送机构包括与进气管连通的输气管、位于输气管一端用于旋转加速废气输入的引风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输气管的设置有法兰盘,法兰盘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螺纹孔,输气管通过若干螺栓与进气管固定连接,且输气管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壳体,壳体为内部中空的桶装结构。
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相同,且上壳体和下壳体呈对称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两端均对称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若干定位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壳体内水平设置有主轴,主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壳体转动连接,且主轴的两端均贯穿壳体与轴承座转动连接,轴承座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主轴的一端通过键转动连接有从动轮,从动轮的一端通过皮带与主动轮活动连接,主动轮通过键与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主轴的一端通过键转动连接有轴套,轴套上等间距焊接固定有若干扇叶,若干扇叶位于输气管的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主轴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旋转板,若干旋转板均通过键有主轴转动连接,若干旋转板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凸片,若干凸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引风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夏威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夏威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201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屏蔽框射频连接器
- 下一篇:非开挖管道修复作业井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