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含块石层的搅拌桩止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99806.2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4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宽;丁洪元;孙海;王彬州;曹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2D19/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杨宣仙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含块石层 搅拌 止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含块石层的搅拌桩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括置于块石层以上的搅拌桩加固体、置于搅拌桩加固体区域范围内的回填层和搅拌桩止水桩,所述搅拌桩加固体是采用多排搅拌桩相互咬合组成,所述搅拌桩止水桩设有一排或多排,且相邻两根和相邻两排搅拌桩止水桩之间均相互咬合;所述回填层是采用旋挖钻机在搅拌桩加固体区域内分槽段间隔引孔后,在旋挖钻孔内回填粘土或砂土形成的填土层,其回填深度等于或大于搅拌桩止水结构的深度;所述搅拌止水桩是在每个引孔槽段的回填层施工完成之后采用搅拌桩机在回填层内施工而成桩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解决了搅拌桩止水帷幕无法在含有块石的土层施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含块石层的搅拌桩止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下水位高、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深厚块石层、临海深厚抛石区、卵石层)地区,进行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内,在基坑支护桩外侧进行一排或多排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搅拌桩相互咬合,在基坑支护桩外围形成一圈封闭性止水体系。但当地层中含块石、抛石、卵石及建筑垃圾时,不采相应取措施将块石、抛石、卵石及建筑垃圾掏出,搅拌桩无法在该区域土层内施工。
专利号为201510621731.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含有块石区域的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是在基坑外侧含有块石的区域内、止水帷幕的预设位置开挖用于排放泥浆的排放导槽,然后在止水帷幕的预设位置施工至少一列旋喷桩,相邻的旋喷桩互相咬合构成止水帷幕,该方法虽然可以解决在含有块石的土层无法施工搅拌桩的问题。但是由于旋喷桩是采用旋挖钻机将旋喷注浆管及喷头钻置于桩底设计高程,再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通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巨大能量后从注浆管边的喷嘴中高速喷射出来,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形成的。如果土层强度达不到要求,在钻孔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塌孔的现象,无法实现旋喷桩的施工。特别是在填海区域,由于其施工区域三面环海,地下水位与海平面标高一致,受大海的潮汐影响较大,上部地层主要为吹填砂层,呈松散状态,强透水层,吹填砂层渗透系数为2.0×10-2cm/s左右,其土层结构松散,自稳性较差,其旋喷钻机在进行钻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无法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含块石层的搅拌桩止水结构,该止水结构能够在保证填砂层稳定性的情况下,有效解决搅拌桩止水帷幕无法在含有块石的土层施工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含块石层的搅拌桩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水结构包括置于块石层以上的搅拌桩加固体、置于搅拌桩加固体区域范围内的回填层和置于回填层区域范围内的搅拌桩止水桩,所述搅拌桩加固体是采用多排搅拌桩相互咬合组成,所述搅拌桩止水桩设有一排或多排,且相邻两根和相邻两排搅拌桩止水桩之间均相互咬合;所述回填层是采用旋挖钻机在搅拌桩加固体区域内分槽段间隔引孔后,在旋挖钻孔内回填粘土或砂土形成的填土层,且相邻两个旋挖钻孔之间相互重合,所述回填层的回填深度等于或大于搅拌桩加固体的深度;所述搅拌桩止水桩是在每个引孔槽段的回填层施工完成之后采用搅拌桩机在回填层内施工而成桩体,且相邻两个引孔槽段内的搅拌桩止水桩间隔施工。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孔槽段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引孔槽段和第二引孔槽段,第一引孔槽段的长度为4~6m,第二引孔槽段的长度为3~5m,在两间隔的第一引孔槽段的引孔、回填以及搅拌桩止水桩施工完成后且搅拌桩止水桩强度达到50~70%时,再进行两间隔第一引孔槽段之间的第二引孔槽段的引孔、回填以及搅拌桩止水桩的施工;施工完成的第一引孔槽段与相邻的第二引孔槽段中的旋挖钻孔、回填层以及搅拌桩止水桩均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相邻的旋挖钻孔之间重合的宽度大于搅拌桩止水桩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桩加固体是由5~8排水泥搅拌桩相互咬合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99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盾构机始发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建设期锅炉冬季防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