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测试作业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85511.X | 申请日: | 2019-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4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116 | 分类号: | E21B43/116;E21B43/1185;E21B34/14;E21B33/12;E21B47/00;E21B1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趟 管柱 分层 测试 作业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测试作业管柱,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于油管底部的第二传压接头、第二封隔器、第二导压接头、第二点火头、第二射孔枪、第一导压接头、封层关井阀、第一导压过渡接头、第一封隔器、第一点火头和第一射孔枪,第二封隔器的上方和第一封隔器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第二内传压管和第一内传压管,第二内传压管的一端与环空连通,第二内传压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点火头连通,第一导压接头与第二导压接头连通,封层关井阀的内部形成有生产通道,第一内传压管位于生产通道内,且第一内传压管靠近端部的位置穿过第一封隔器的内部并与第一点火头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管柱外侧的传压管线过多易磨损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测试作业管柱。
背景技术
在油气井中,对于射孔测试技术在多层作业的实现,一般采用分层多趟管柱射孔测试,或者一趟管柱对几个临近地层同时射孔后进行多层混合测试的方式。多趟管柱射孔测试方式的缺点在于多次起下管柱,不仅射孔测试周期长、速度慢、成本高,而且容易对油气层造成污染;而合层射孔测试的方式又难以获取各层的产能、液性、压力恢复曲线等资料,影响了试油结论及储层的准确定性。
在2016年11月23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510173379.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分层测试联作管柱及其操作方法,可实现一趟管柱就能完成两层的分层射孔、分层测试联作,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在该管柱上设置有两组外传压管线及连接接头,位于管柱外侧的传压管线在下钻过程中发生磨损损坏概率高,可靠性差,容易出现故障而导致射孔、测试工作失败;此外,如果管柱上的卡瓦封隔器在套管内出现卡死等异常情况,很难起出下井管柱,会给正常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测试作业管柱,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测试作业管柱,大部分传压管线设置于管柱的内部,避免置于管柱外部的传压管线过多而造成传压管线与套管内壁之间的接触磨损情况的发生,延长传压管线的使用寿命,保证射孔、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测试作业管柱,设置在油管的底部,并随所述油管伸入至套管内预设地层深度,该一趟管柱两层分层射孔-测试作业管柱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于所述油管底部的第二传压接头、第二封隔器、第二导压接头、第二点火头、第二射孔枪、第一导压接头、封层关井阀、第一导压过渡接头、第一封隔器、第一点火头和第一射孔枪,所述第二封隔器的上方和所述第一封隔器的上方对应设置有第二内传压管和第一内传压管,所述第二内传压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管内的环空连通,所述第二内传压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封隔器的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导压接头与所述第二点火头连通,所述环空内设置有外传压管,所述第一导压接头通过所述外传压管与所述第二导压接头连通,所述封层关井阀的内部形成有生产通道,所述第一内传压管位于所述生产通道内,且所述第一内传压管靠近端部的位置穿过所述第一封隔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点火头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封隔器的上方设置有第二传压接头,所述第二内传压管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压接头内,所述第二内传压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压接头外部的所述环空连通,所述第二内传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压接头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导压接头的出口通过所述外传压管与所述第一导压接头的进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压接头的上方设置有间隔管,所述第二内传压管的端部伸入至所述间隔管内,并通过所述间隔管与所述第二导压接头的进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封层关井阀与所述第一导压过渡接头之间设置有安全脱解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855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品抗老化测试箱
- 下一篇:一种小型高效保温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