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架可调节的多功能行车记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7363.7 | 申请日: | 201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7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雷霖;范烊;赵永鑫;伍星豪;王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华大学;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余翔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调节 多功能 行车 记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可调节的多功能行车记录装置,包括支架和行车记录仪,所述支架包括吸盘、伸缩杆和连接盘,所述伸缩杆环绕吸盘中心和连接盘的中心均布且至少设置三根,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吸盘上设置有第一球头座并与第一球头连接,连接盘上设置有第二球头座并与第二球头连接,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与伸缩杆的数量相等,所述行车记录仪连接在连接盘上。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能够调节长度,稳定性高,而且具有疲劳驾驶检测和超速驾驶检测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记录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可调节的多功能行车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交通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在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中,疲劳驾驶和超速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开展驾驶员疲劳检测装置的研究对于保障驾乘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出行活动的增加,为保障驾乘人员的利益,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有行车记录仪。
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吸盘吸附在挡风玻璃上,以此来固定行车记录仪,但是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的长度都是固定的,不能调节行车记录仪的高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行车记录仪的支架不能调节长度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支架长度,稳定性高的行车记录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支架可调节的多功能行车记录装置,包括支架和行车记录仪,所述支架包括吸盘、伸缩杆和连接盘,所述伸缩杆环绕吸盘中心和连接盘的中心均布且至少设置三根,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吸盘上设置有第一球头座并与第一球头连接,连接盘上设置有第二球头座并与第二球头连接,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与伸缩杆的数量相等,所述行车记录仪连接在连接盘上。
为了实现行车记录装置的支架能调节长度并且稳定性高,本技术方案设置伸缩杆和连接盘,同时在吸盘上设置第一球头座,在连接盘设置第二球头座,在伸缩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第一球头与第一球头座连接且能在第一球头座中转动,第二球头与第二球头座连接且能在第二球头座中转动,而且在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上设置有螺栓,由于伸缩杆具有伸缩功能,使得支架能够调节其长度。而且当支架被拉伸,其长度加长后,单独设置一根伸缩杆或与伸缩杆等同的连接杆,会大大降低支架的稳定性,在行车过程容易造成行车记录仪抖动而影响行车环境的摄像效果。为了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本技术方案中设置至少三根伸缩杆,而且伸缩杆环绕吸盘中心和连接盘的中心均布设置,通过使若干根伸缩杆呈环形分布设置,使得连接盘能均匀地受到吸盘和伸缩杆的支撑固定,当连接盘和行车记录仪有任意一个方向晃动的趋势时,对应方向上的伸缩杆就会对连接盘产生相反方向的推力,避免连接盘和行车记录仪晃动,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
而且由于伸缩杆上的球头能够在球头座中自由转动,同时伸缩杆可以伸缩调节长度,所以连接盘不仅能实现相对于吸盘的远近位移,还能实现相对于吸盘的平行位移,还可以实现连接盘自身的偏转,这大大增加了可供行车记录仪位置、角度调节的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上设置有螺栓,并用于限制第一球头在第一球头座中转动和限制第二球头在第二球头座中转动。
由于伸缩杆的球头能够在球头座中自由转动,为了使伸缩杆不能随意转动或者固定伸缩杆的位置,本技术方案在第一球头座和第二球头座上设置螺栓。使用时,吸盘固定在挡风玻璃上,拧动螺栓,使螺栓顶在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上,保证对伸缩杆施加较小的外力时,伸缩杆不能绕球头转动,然后用手推动连接盘和行车记录仪以调节行车记录仪的位置和角度,当行车记录仪的位置调好后,在拧动螺栓,将第一球头与第一球头座固定,将第二球头与第二球头座固定,避免行车记录仪受重力或因惯性而偏离调定的位置和角度,提高了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还包括外管、内管和锁扣,所述内管插接在外管中;所述锁扣设置在外管上并未与内管与外管交接处,用于固定连接外管与内管;所述第一球头设置在外管的一端,第二球头设置在内管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华大学;成都大学,未经西华大学;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7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器周侧泡沫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合电火化加工的异性工件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