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电脑后壳散热孔打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6030.2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0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宝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赵晨宇 |
地址: | 40276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记本电脑 散热 打孔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后壳散热孔打孔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竖向设置的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上固定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下端向内延伸形成用于对金属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向外连接有LED灯的负极,所述LED灯的正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设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对应金属板上的穿孔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探针,所述探针顶端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通过导线穿过所述线路通道与电源的正极连接设置,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进行运动的运动机构。可以更好的对打孔进行检测,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后壳散热孔打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需要进行散热,所以在笔记本电脑后壳的生产过程中要进行打孔,笔记本电脑后壳包括金属板,散热孔设置在金属板上。
在对金属板进行打孔时,其利用冲压机进行,冲压机上设置有能够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冲针,将金属板放置在冲压机的工作台上,利用胶带进行粘贴,然后手动摇动冲压机工作台,调整冲压机的工作台与冲针的相对位置,利用冲针对金属板进行打孔操作。在打孔之后,会出现打孔歪斜或未打穿的现象,造成金属板废件,因此需要在打孔之后,对金属板上的打孔位置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为人眼观看,效率低,强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率高的笔记本电脑后壳散热孔打孔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笔记本电脑后壳散热孔打孔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竖向设置的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上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上固定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与金属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框体下端向内延伸形成用于对金属板进行支撑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向外连接有LED灯的负极,所述LED灯的正极与电源的负极连接设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对应金属板上的穿孔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置有探针,所述探针与盲孔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探针顶端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探针内设置有线路通道,所述第二触点通过导线穿过所述线路通道与电源的正极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触点并联设置,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进行运动的运动机构。
这样,在进行检测时,人工将金属板放置在框体内,利用支撑块对金属板进行支撑,金属板靠自身重力与第一触点接触,金属板为导电金属板,之后运动机构带动支撑板向上运动,支撑板带动探针向上运动,支撑板上设置的探针与标准的金属板上的穿孔位置正对设置,若金属板上的穿孔位置正确或均打穿,则探针穿过穿孔,线路不接通,LED灯不亮;若金属板上的穿孔位置错误,即穿孔打偏,或者未打穿,探针上的第二触点与金属板接触,通过线路导通,LED灯亮,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之后工作人员关闭电源,然后将金属板取下,进行筛选。本装置可以更好的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设置有缓冲弹簧,可以避免将金属板从框体内顶出,提高检测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下方,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竖向设置的丝杠转动连接,所述丝杠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工作台下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所述丝杠上旋接配合有螺母,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设置。
这样,驱动电机动作,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螺母移动,进而通过螺母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工作台以及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贯穿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上下滑动配合在所述导向孔内。
这样,导向杆可以对支撑板的运动进行导向,提高运动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宝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宝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6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结构及光模块
- 下一篇: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智能联网充电设备运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