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容器的新型塞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6027.0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1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张斌;袁冬林;朱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13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容器 新型 塞子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壶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新型的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水壶密封结构。一种保温容器的新型塞子结构,保温容器塞子密封于保温容器的出水口位置,密封圈的下部与塞子连接,密封圈的上部连接有弹性体,该弹性体固定在保温容器盖塞的凹槽中,保温容器盖与保温容器盖塞为一体结构,保温容器按键与保温容器塞子通过铰接连接。使用时,通过向下按压按键,此时,塞子所连接的密封圈、依靠连接的弹性体的弹力,带动塞子上台,最终形成按键使塞子上抬,形成出水口出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保温容器的出水不会从塞子内部流过,也就避免了水垢等在塞子内部的聚结,便于清洁。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壶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新型的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水壶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锈钢保温壶,通常当水壶从内胆出水时,都需流经塞子的内部,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保温效果,但长期这样日积月累的使用后,水垢等容易在塞子内部聚结,容易造成不便于塞子内部的清洁。时间一长容易二次污染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保温容器的新型塞子结构。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温容器的新型塞子结构,保温容器塞子6密封于保温容器的出水口位置,密封圈5的下部与塞子6连接,密封圈5的上部连接有弹性体4,该弹性体4固定在保温容器盖塞3的凹槽中,保温容器盖2与保温容器盖塞3为一体结构,保温容器按键1与保温容器塞子6通过铰接连接。使用时,通过向下按压按键1,此时,塞子6所连接的密封圈5、依靠连接的弹性体4的弹力,带动塞子6上台,最终形成按键1使塞子6上抬,形成出水口出水。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是硅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保温容器的出水不会从塞子内部流过,也就避免了水垢等在塞子内部的聚结,便于清洁。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温容器的新型塞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保温容器按键;2-保温容器盖;3-保温容器盖塞;4-弹性体;5-密封圈;6-保温容器塞子;7-把手;8-外胆;9-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结构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保温容器的新型塞子结构,该保温容器具有内胆9,外胆8和把手7。保温容器塞子6密封于保温容器的出水口位置,硅胶密封圈5的下部与塞子6连接,密封圈5的上部连接有弹性体4,该弹性体4固定在保温容器盖塞3的凹槽中,弹性体可以是硅胶。保温容器盖2与保温容器盖塞3为一体结构,保温容器按键1与保温容器塞子6通过铰接连接。使用时,通过向下按压按键1,此时,塞子6所连接的密封圈5、依靠连接的弹性体4的弹力,带动塞子6上台,最终形成按键1使塞子6上抬,形成出水口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保温容器的出水不会从塞子内部流过,也就避免了水垢等在塞子内部的聚结,便于清洁。避免水质的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及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实用新型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60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