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74925.2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3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大本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24 | 分类号: | F27B9/24;F27B9/36;F27B9/3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型材 生产 用铝棒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和烟道,所述炉体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且炉体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贯穿有传送架,所述传送架的表面设置有U形链条,所述U形链条的上表面设置有铝棒,所述炉体的侧面设置有转轴,所述炉体的内壁上端设置有隔热板,所述烟道连接于炉体的顶端,所述螺纹口的内部贯穿有螺栓,所述烟道的内壁设置有风扇。该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转动结构,通过控制转轴可调节燃烧器的角度,有利于燃烧器对铝棒进行加热,尤其是设置有多数燃烧器的情况下,可以对铝棒的各角度进行加热,有利于铝棒的受热速度和受热均匀,有利于提高该加热炉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棒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
背景技术
铝棒加热炉在工业领域广泛使用,在热加工领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效率高等优势,其加工质量优及有利环境等优点正迅速淘汰燃煤炉、燃气炉、燃油炉及普通电阻炉,是新一代的金属加热设备。
现有的铝棒加热炉在作业时会产生较高温度,由于其加热金属时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就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正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一种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铝棒加热炉在作业时会产生较高温度,由于其加热金属时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就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包括炉体和烟道,所述炉体的内壁设置有保温层,且炉体的一侧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贯穿有传送架,且传送架的侧面设置有固定臂,所述传送架的表面设置有U形链条,且传送架的末端贯穿于出料口,所述U形链条的上表面设置有铝棒,所述炉体的侧面设置有转轴,且转轴之间夹持有燃烧器,所述炉体的内壁上端设置有隔热板,所述烟道连接于炉体的顶端,且烟道的两侧设置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的内部贯穿有螺栓,所述烟道的内壁设置有风扇,且风扇后方设置有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内壁与保温层的表面相贴合,且炉体与进料口的连接方式呈焊接。
优选的,所述传送架的外口结构尺寸与U形链条的内口结构尺寸相吻合,且传送架呈倾斜结构,所述固定臂与炉体内壁底部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U形链条通过铝棒构成半包围结构,且U形链条之间关于炉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燃烧器通过转轴与炉体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隔热板与炉体的内部侧壁相互垂直,且炉体的上表面与烟道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烟道通过螺栓与炉体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中轴线与过滤层的中轴线统一于一条水平线上,且过滤层的外口结构尺寸与烟道的内口尺寸相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表面与炉体的内壁相贴合,有利于保持该加热炉内部的温度,防止温度散逸导致的温度下降无法对铝棒进行热处理,且炉体与进料口的连接方式呈焊接,有效维护该加热炉的整体稳定性能。
该铝型材生产用铝棒加热炉设置有传送架,传送架之间关于炉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且传送架的外表面连接有U形链条,传送架可以带动U形链条进行转动,有利于对所需加热的金属进行输送,且传送架呈倾斜结构,有利于使需要加热的金属受热均匀,固定臂与炉体内壁底部相互垂直连接,且固定臂的上端与传送架的侧面相连接,有利于对传送架进行固定,防止其在转动过程中产生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大本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大本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74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