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喷嘴醇基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65578.7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2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余春;杨伟东;马成;周鹏飞;李碧云;陈良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36 | 分类号: | F23D11/36;F23D11/38;F23D11/40;F23L9/00;F23N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赵中霞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嘴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喷嘴醇基燃烧器,包括风道外管,在风道外管内部依次同轴设有多级风道管,且位于最中心的风道管为一级风道管,一级风道管外部套设二级风道管;在一级风道管入口处设有点火装置、风道旋流器和环隙风分布器,在风道旋流器内环设有中心喷嘴,中心喷嘴连有中心支管;还包括多级燃料供应单元,燃料供应单元均分别连通多个环隙支管,环隙支管均与多级风道管中心线平行且围绕二级风道管外侧周向排布。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一级风道管内形成富燃区、猝熄区、在一级风道管出口处形成贫燃区的分级分区燃烧技术,保证液体雾化与助燃风充分混合,燃烧完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利用多级燃料供应单元实现燃烧器变负荷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喷嘴醇基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环保问题迫在眉睫,排放标准日趋严格,NOx排放相继出现新的标准和行规,为满足目前环保要求,传统的燃油、燃煤炉将会被淘汰,清洁能源燃料的需求已经提上日程,然而清洁能源燃料燃烧方式组织已成为重中之重。现有技术以甲醇为燃料,设计甲醇重整器、灶头及气化燃烧器等,提供热源,但是甲醇燃烧装置技术不成熟,雾化不均匀,燃烧不充分,能量利用率低,氮氧化物排放不达标,推广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喷嘴醇基燃烧器,克服现有燃烧装置的上述缺陷,解决锅炉尾部烟气氮氧化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同时在燃烧领域推广清洁燃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喷嘴醇基燃烧器,包括风道外管,风道外管一端为燃烧器喷口,另一端为连接端且与连接法兰焊接,以与助燃风管路对接;在风道外管内部依次同轴套设有多级风道管,且位于最中心的风道管为一级风道管,一级风道管外部套设二级风道管;所述二级风道管在靠近一级风道管出口处通过插接连通有同轴的二级风口管,且二级风口管的直径小于二级风道管的直径;
在所述一级风道管入口处设有点火装置、风道旋流器和环隙风分布器,在风道旋流器内环设有中心喷嘴,中心喷嘴连有中心支管;一级风道管、点火装置、风道旋流器和环隙风分布器组成了中心燃烧室,同时作为长明灯,亦作为燃烧器最低负荷运行,中心燃烧室一次配风通过风道旋流器进入,一次配风与中心喷嘴喷出的中心燃料完全混合,经过点火装置点燃中心燃料,二次配风通过环隙风分布器进入,与未完全燃烧的燃料继续反应,形成环隙高速燃烧,中心燃烧室充满火焰,进入下一燃烧区,中心燃烧室经过一次配风与二次配风,保证点火可靠性与稳定性。
在靠近所述连接端处设有多级燃料供应单元,每级燃料供应单元均分别连通有多个环隙支管,所有环隙支管均与多级风道管中心轴线平行且围绕二级风道管外侧周向排布,每个环隙支管的端部延伸至二级风道管端部且环隙支管端部设有环隙喷嘴,环隙喷嘴与多级风道管的中心轴线夹角为15°~30°,环隙喷嘴喷口朝向多级风道的中心轴线且其中轴线与多级风道的中心轴线相交,环隙燃料经过环隙喷嘴雾化与助燃风完全混合,燃烧充分,燃烧器口部无积液。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具体的,所述多级燃料供应单元包括相互不连通的多级集液腔,每级集液腔上设有用以连通燃料主路的焊接直通,且在每级集液腔上还连通两个支管,每个支管连通一个所述环隙支管;燃料入口利用焊接直通作为入口接头,燃料出口利用支管焊接,作为二级燃料、三级燃料、四级燃料供应;每级燃料入口的焊接直通与燃料源头金属软管一端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多级集液腔包括位于中心的圆柱状的二级集液腔、套在二级集液腔中部外侧一周的圆筒状的三级集液腔以及套在三级集液腔中部外侧一周的圆筒状的四级集液腔;每级集液腔之间通过两端挡板焊接密封;该集液腔集成度高,空间小,各个支路阻力均匀,可推广性强;该集液腔为长圆柱形,减少助燃风供应阻力,集液腔将环隙燃料分为若干级供应,一般根据环隙燃料流量大小来确定分级数,从而实现环隙燃料分级燃烧,保证燃烧器满足炉膛负荷调节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655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炬清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设计用图纸绘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