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9272.0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0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杰;唐华;纪昌荣;张常邦;汪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雄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广角 畸变 镜头 结构 | ||
一种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至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二透镜为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凹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四透镜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五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六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并凸向像方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七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有光阑元件,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成胶合镜片,利于提高整个光学系统的通光能力和解像能力,并有效降低接合面的加工和胶合工艺要求,镜头性价比高,TV畸变仅‑18%,低失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镜头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镜头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相机系统中。除了传统的DV拍摄,镜头也开始用于其他的各种视频采集环境下。例如监控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拍摄,各种车辆装置包括汽车中的客车、货车、摩托车等,为了确保驾驶员在进行倒车动作时的安全性,避免与车、人或其它物体碰撞而造成损失,因此在车辆后部安装上本来只用于照相机的广角镜头,通过该镜头摄取外界物体的画面,通过线路传输让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员观看判断,确保车辆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安全。但目前车载相机用的广角镜头视场角度及清晰度不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在停车入库过程中仍然存在死角、清晰度差的等缺点。现有技术中,针对小型化、低成本的市场需求开发出了采用塑料非球面技术的广角镜头,但这类广角镜头往往通光性能较弱,工作距离也较短,且温度补偿特性不佳,在恶劣环境下无法保持较理想的成像清晰度。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广角、低畸变,清晰度高、通光性能较强的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二透镜为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双凹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四透镜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凸向物方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五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六透镜为具有负光焦度并凸向像方的弯月型镜片;所述第七透镜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设有光阑元件,所述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成胶合镜片;所述第一透镜d光折射率满足Nd≥1.7440,阿贝常数满足Vd≥44.9;
所述第二透镜d光折射率满足Nd≥1.6200,阿贝常数满足Vd≥36.34;
所述第三透镜d光折射率满足Nd≥1.9228,阿贝常数满足Vd≥20.88。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为球面,其曲率半径为13.17mm,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为球面,其曲率半径为4.20mm,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0.60mm;
为了控制镜头的TTL长度,缩小了镜头的体积,所述第五透镜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
1.58≥F5/F≥0.98,
其中F5表示第五透镜的焦距值,F表示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的整体焦距值。
为了有效改善光学系统的色差,能够有效控制高级像差的产生,所述第五透镜像面与第六透镜物面间的距离为0,且两者表面曲率半径相同;第五透镜像面和第六透镜物面均为球面,其曲率半径为-2.60mm。
为了过滤红外波段对成像的干扰,所述第七透镜靠近像方的一侧设有滤色片,所述滤色片的厚度为1.10mm,滤色片物面和像面均为平面。
为了实现超广角拍摄,所述超广角低畸变镜头结构总视场角ω满足下述公式:2ω=140~18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雄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雄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9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