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前置方向性光源的立体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2153.2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3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2B30/27 | 分类号: | G02B30/27;G02F1/1335;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前置 方向性 光源 立体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置方向性光源的立体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由方向性光源、垂直散射层、反射层及液晶显示面板组成。方向性光源、垂直散射层及反射层用于控制该装置中光线传播的方向,通过选择控制方向性光源中的部分光源点亮,其发射的光线经反射层反射,可形成多个光投射区域,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与之对应的视差图像,从而可在空间中形成多个视区,当人眼分处于不同的视区时,可以看到与之对应的视差图像,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显示技术。
背景技术
立体显示装置可用于立体图像的显示。常见的立体显示装置由柱透镜光栅、2D显示面板等元器件构成,其通过2D显示面板提供视差合成图像,并利用柱透镜分光作用实现立体图像显示。然而,传统立体显示装置难以实现全分辨率的图像显示,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置方向性光源的立体显示装置,其通过利用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视差图像,并利用前置方向性光源控制视差图像的投射方向,从而实现立体图像显示。相对于传统立体显示装置,其同一时间片隙内,液晶显示面板仅提供一幅视差图像,并利用前置方向性光源将其投射到指定视区位置。时分复用地,其可在不同的视区位置投射不同的视差图像,从而实现高分辨率的立体显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前置方向性光源的立体显示装置。附图1为该基于前置方向性光源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于前置方向性光源的立体显示装置由方向性光源、垂直散射层、反射层及液晶显示面板组成。液晶显示面板、垂直散射层及反射层前后依次紧贴放置。
其中,所述方向性光源由光源阵列及第一柱透镜光栅组成,第一柱透镜光栅由多个柱透镜在水平方向上排列而成,用于在水平方向上定向投射光线。所述垂直散射层置于反射层之前,其由第二柱透镜光栅构成,第二柱透镜光栅由多个柱透镜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而成,用于垂直方向上散射光线。所述反射层为平面反射层,可对入射光线进行镜面反射。液晶显示面板用于提供视差图像,其采用低散射面板,其不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所述方向性光源、垂直散射层及反射层用于控制该装置中光线传播的方向。所述方向性光源中,光源阵列发射的光线通过方向性光源中的第一柱透镜光栅进行投射,其光线可被投射至垂直散射层、反射层及液晶显示面板位置处,并经反射层反射。点亮光源阵列中不同位置的光源,其光线可以通过第一柱透镜光栅的水平分光作用进行定向投射,并经反射层反射后,汇聚到不同的水平空间位置。在上述过程中,垂直散射层可将光线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散射,以使得投射光线可分布于各个水平空间位置的垂直投影区域内。
同一时刻,所述光源阵列中的部分光源点亮,使得该时刻内仅有唯一的水平空间位置具有光线投射,同时,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与之对应的视差图像,故可在该水平空间位置上形成视区。时分复用地,光源阵列中的光源依次打开,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与之对应的视差图像,从而可在空间中形成多个视区。当人眼分处于不同的视区时,可以看到与之对应的视差图像,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具体地,光源阵列中,部分光源点亮,其所发出的光线通过方向性光源中的第一柱透镜光栅进行投射,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不改变光线的转播方向,光线穿过液晶显示面板后,到达第二柱透镜光栅。此时,分垂直和水平方向对光线的传播进行说明。
水平方向上,因第二柱透镜光栅由多个柱透镜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而成,其在水平方向上不具有透镜聚光作用,其在水平方向上不会改变光线传播方向,故可以忽略第二柱透镜光栅。因此,光线由反射层反射后,最终在水平方向上汇聚形成视区。此过程可以理解为,因反射层的平面反射作用,方向性光源在反射层中所成的镜像将光线汇聚投射至视区位置。
垂直传播方向上,因第二柱透镜光栅由多个柱透镜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而成,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透镜聚光作用。故光线经过第二柱透镜光栅后,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随后,光线到达反射层并被镜面反射后,再次经过第二柱透镜光栅,并再次在垂直传播方向上产生散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21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护舷安装用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齿圈轴承干油润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