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长效、持续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51981.4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0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李晏良;刘兰华;何财松;潘永琛;柳润东;周杨;李路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再生能源 发电 长效 持续 供电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长效、持续供电系统,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包括新能源发电机、蓄电池组、控制模块和插线板;新能源发电机分别与蓄电池组和控制模块相连接,蓄电池组和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通过输出接口与插线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模块合理控制各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以最有利于电池保养的充、放电控制逻辑调整各蓄电池的工作状态,保障供电系统的持续电力输出及长使用寿命,解决新能源发电机供电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通过对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逻辑,大幅提高了新能源发电机的工作效率,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供电时间,可作为野外用电设备的供电系统,提供长时间的持续电力供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室外供电领域的长效、持续供电系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长效、持续供电系统,是一种结合了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装置、多个蓄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和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状态的控制模块的持续供电系统,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当前国际社会应对能源紧缺、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光伏电池技术、风能发电技术已然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热门,并且逐步在商业领域实现小规模应用。
如何采用这些发电技术作为用电设备为电力供应困难的野外作业场所供电,也有人进行了研究。太阳能电池受昼夜、阴晴等条件变化影响,风能发电机受风力、风向等因素影响,单独采用太阳能电池或风力发电机直接输出电力的供电方式存在供电时断时续、电压不稳等问题,会极大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为保证这两种清洁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电,需要将其与蓄电池配合达到更好的供电效果。
专利号为CN201320010259.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蓄电池,包括蓄电池本体,其特征是:所述蓄电池本体上表面铰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本体内部;所述蓄电池本体上部设置有电量检测计,电量检测计通过控制器连接有设置于蓄电池本体表面的电量显示器。
专利号为CN201720563492.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蓄电池,包括若干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的两极均开设有导电孔,导电孔的内壁上环设有固定槽;所述电池单体的两极还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一端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导电孔共轴线;所述导电片的长度等于电池单体的直径,导电片的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导电桩,所述导电桩上开设有深槽,深槽内套接有压杆,压杆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齿,压杆的另一端位于导电桩外;所述导电桩上开设有边槽,固定齿通过边槽与固定槽啮合。
专利号为CN201220425891.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路灯蓄电池,包括电池外壳和电池盖板,电池外壳内沿长度方向并列设有十二个电池槽,电池盖板上设有与各电池槽相对应的透气孔和加液孔,电池槽中设有多个浸在电解液中且相互平行的正极板、负极板和隔板,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通过隔板依次间隔,正极板上分别设有正极耳,负极板上分别设有负极耳,各电池槽中的正极耳通过正极汇流条相互并联,各电池槽中的负极耳通过负极汇流条相互并联,负极汇流条与相邻电池槽中的正极汇流条相连接使十二个电池组依次串联。
上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均将太阳能电池板与单个蓄电池或多个蓄电池串联连接,通过有太阳时对蓄电池充电,没太阳时由蓄电池供电的方式,延长太阳能电池的有效供电时间;蓄电池电量没有用尽,即又开始充电。长此以往,会导致电池有效储能及使用寿命的下降。
因此,上述供电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首先,要求用电设备的电功率较小,或蓄电池具有较大的电容量,以确保在连续几天天气条件较差时,仍能持续输出电能,这严重制约了清洁能源电池的应用范围。第二,频繁对电池充放电,或电池尚未用尽即又开始充电,会极大地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第三,在电池发生故障时,没有备用供电方式确保工作人员知晓现场状况,增加了设备维护检查的工作量,不适合用于用电设备在野外偏远地区及无人值守时的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51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锈钢耐磨板
- 下一篇:大型定日镜双轴跟踪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