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强棱式温度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41326.0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8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波;于淑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茂自动化(大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7/06 | 分类号: | G01K7/06 |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涂文诗;董彬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温度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强棱式温度传感器,包括整体钻孔锥形护套,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通过法兰连接方式与客户端安装,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一端贯穿法兰接管部分伸入管道或容器内部,且与高流速介质接触,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内部设置有铠装热电偶,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与法兰接管接触的部分为直型结构,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位于法兰接管根部的位置为加强棱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强棱结构与法兰接管内壁接触,改变整体钻孔锥形护套受力力学模型,有效降低整体钻孔锥形护套因流体冲击的造成的振动幅度和弯曲力矩,对整体钻孔锥形护套起到较好的稳定性作用,提高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强棱式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介质流速较高或存在疲劳载荷的工况下,传感器护套管寿命会受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一、共振频率:管道内高流速的介质对温度计套管冲击时会产生旋涡,当激励频率与护套固有频率接近时(二者比值0.8~1.3之间时)会引起共振现象,导致护套管断裂;二、弯曲应力:常见的热电偶套管通常为从上至下直型或者锥形的护套,护套与客户法兰接管存在较大的间隙,力学模型为悬臂梁,当护套较长时、高流速的介质会对护套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
但是,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存在以下缺点:现在行业中通常采用加粗护套方法来抵抗弯曲应力,但厚壁护套材料成本高,热电偶响应时间慢,且无法克服疲劳载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棱式温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在行业中通常采用加粗护套方法来抵抗弯曲应力,但厚壁护套材料成本高,热电偶响应时间慢,且无法克服疲劳载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棱式温度传感器,包括整体钻孔锥形护套,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通过法兰连接方式与客户端安装,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一端贯穿法兰接管部分伸入管道或容器内部,且与高流速介质接触,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内部设置有铠装热电偶,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与法兰接管接触的部分为直型结构,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位于法兰接管根部的位置为加强棱结构,且加强棱结构与整体钻孔锥形护套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加强棱结构的外壁与法兰接管的内壁接触,且加强棱结构外径与法兰接管的内壁相匹配,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顶端安装法兰,所述法兰上连接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顶端设有接线盒。
优选地,所述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下端为锥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强棱结构设有多组。
优选地,所述接线盒一侧设有电气接口。
优选地,所述延长管的尾端表面设有连接螺纹,所述延长管通过连接螺纹可拆卸连接在法兰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棱式温度传感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外壁设置加强棱结构,加强棱结构下端保持锥形结构,并使得加强棱结构的一侧与法兰接管内壁接触,加强棱结构与法兰接管内壁相匹配,改变整体钻孔锥形护套受力力学模型,可有效降低整体钻孔锥形护套因流体冲击的造成的振动幅度和弯曲力矩,使得激励频率和固有频率比值小于0.8或者大于1.3的基础上,对整体钻孔锥形护套起到较好的稳定性作用,显著提高整体钻孔锥形护套的使用寿命,且由于与介质进行接触测温,锥形结构可以显著的减少热电偶测量介质温度的响应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钻孔锥形护套与法兰接管连接横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棱结构与整体钻孔锥形护套连接竖向剖面图。
图中:1、接线盒;2、延长管;3、整体钻孔锥形护套;4、铠装热电偶;5、加强棱结构;6、电气接口;7、连接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茂自动化(大连)有限公司,未经久茂自动化(大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13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