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0900.0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86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梁立群;王运占;张志勇;王雷斌;梁朔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立群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8F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郜彦茹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多个微通道散热管和连接弯管;微通道散热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套设于内管外,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间隙,外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翅片,外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入口和流出口,多个外管之间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外管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相反,连接弯管连接于相邻两个外管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内管两端封堵,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多个分隔条,分隔条将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分隔形成多个微通道。本实用新型中微通道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和散热量,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翅片是在外管壁上挤压一体成型,消除了接触热阻,提高了散热性能和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空调、中央空调器上,散热器多以铜管加铝翅的方式实现其功能,但是其体积、重量大,成本高,散热效果不好;而且散热翅片是通过二次加工钎焊上去的,存在接触热阻,影响散热性能,且操作复杂,加工效率较低;而且,现有的微通道产品中,一次挤压成型的微通道在工艺上无法做到0.1mm以下,散热效率难以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受到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多个微通道散热管和连接弯管;所述微通道散热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入口和流出口,多个所述外管之间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外管内流体流向相反,所述连接弯管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外管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内管两端封堵,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将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分隔形成多个微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条沿所述内管轴向呈直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条沿所述内管轴向呈螺纹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外管轴向呈直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外管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长度短于所述外管的长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微通道散热管的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微通道,微通道的设计,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微通道的间距可根据需求从0.05mm-3mm调节,尺寸调节范围较宽,市场应用范围更广;外管和内管之间的分隔条可呈螺纹状设置,可使散热介质呈螺旋状流动,形成较为密实的旋转流,提高散热效率;由于内管两端封堵,使散热介质都从微通道流通,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翅片是在外管壁上挤压一体成型,消除了接触热阻,提高了散热性能和散热效率,散热翅片的挤压可根据需要,调整厚度、宽度、长度甚至形状等,一体成型的散热翅片加工简单,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降低生产成本,且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在整体选材上选用铝合金,具有一致性,使回收上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微通道散热管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微通道散热管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微通道散热管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微通道散热管;11、外管;12、内管;13、散热翅片;14、分隔条;15、微通道;2、连接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立群,未经梁立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0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光子晶体光纤连接中光纤定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