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区用隐蔽式生态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0587.0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9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程;刘元元;谢强富;肖涵;龚毅;杨楚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区 隐蔽 生态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区用隐蔽式生态排水结构,该生态排水结构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在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若干根盲沟管;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所述的卵石层的宽度为10‑20cm;所述的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的宽度为40‑60cm;在卵石层外周、砾石层A上部设置为土壤层,土壤层由卵石层外周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宽度为20‑40cm。本实用新型具有超强的排水效果,且经植物景观生长后可将生态排水结构完全遮蔽起来,从而不影响景观的整体美感,非常适合在高档社区、生态住宅区等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景观生态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属于高档小区建设使用的隐蔽式生态排水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海绵城市的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排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和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故定义为生态海绵城市。
在生态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一些LID措施,如: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沥青、绿色屋顶、下凹绿地、生物滞留池、湿塘、渗透塘、雨水花园、雨水湿地、排水池、雨水罐、调节塘、植草沟、渗透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下沉广场、石笼、生态驳岸、人工土壤渗滤、渗井、生态雨水口、旱溪;等等。
这些LID措施中植草沟是经常可见的,所谓的植草沟指的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在植草沟的基础上,在一些高档小区或新城建设中已经逐渐出现雨水花园的净水渗水结构。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由底及表,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排水层。同时在近地表处设置溢流管,在收集雨水的同时,通过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排水量的积水。雨水花园建成后,条件适宜时,能控制80%左右的地面雨水径流量。
海绵城市建造过程中,很多LID设施经常处于暴露的状态,这在高档小区中是十分不合时宜的。因此必须要找到一种能够将某些LID措施(如排水结构)隐藏起来的办法或结构,在保留LID设施功能的前提下,亦满足表明上看不出其建造痕迹的目的,从而实现提高高档小区的环境品质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小区用隐蔽式生态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区用隐蔽式生态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排水结构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溢流帽下部的溢流口处可设置一个过滤网,以防止杂物掉入);在溢流管下部横向固定设置若干根盲沟管(本实用新型的盲沟管与市政管渠连接);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卵石层、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所述的卵石层由溢流管外部边缘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宽度为10-20cm;所述的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由溢流管外部边缘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宽度为40-60cm;在卵石层外周、砾石层A上部设置为土壤层,卵石层外周、砾石层A上部与土壤层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层;土壤层由卵石层外周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宽度为20-40cm。
本实用新型在近地表处的溢流管外部边缘位置设置一镂空提篮,镂空提篮上端设置有提手,镂空提篮内部装填有卵石或砾石;所述的卵石或砾石可按照旁边卵石层和砾石层的结构装填。设置镂空提篮后可实现容易、快速换取和兼顾快排过滤的功能。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卵石层与土壤层设置有跨界,即将卵石层分成上下两部分,在下部卵石层的上面亦设置为土壤层;卵石层由溢流管外部边缘为起点,向四周延伸的宽度缩小至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0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