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阔场地适用的溢流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0569.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9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程;肖涵;陈文;陈军;杨楚慧;李丹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阔 场地 适用 溢流 排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阔场地适用的溢流排水结构,该溢流排水装置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在溢流管管壁上均匀或随即设置有开孔,在溢流管管壁上设置有土工布包裹;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在沙层、砾石层B之间设置有土工布隔层;在所述的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外周设置为土壤空间。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取材方便,虽然前期投入比较费时费力,但建成后的养护成本极低,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从而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本;本实用新型建成后,能有效调控地面雨水径流,条件适宜时可控制80%左右的地面雨水径流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溢流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属于在开阔场地适用的溢流排水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态海绵城市的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和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故定义为生态海绵城市。
在生态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一些LID措施,如: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沥青、绿色屋顶、下凹绿地、生物滞留池、湿塘、渗透塘、雨水花园、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植草沟、渗透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下沉广场、石笼、生态驳岸、人工土壤渗滤、渗井、生态雨水口、旱溪;等等。
这些LID措施中植草沟是经常可见的,所谓的植草沟指的是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在植草沟的基础上,在一些高档小区或新城建设中已经逐渐出现雨水花园的溢流排水结构。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由底及表,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同时在近地表处设置溢流管,在收集雨水的同时,通过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
但是现有的雨水花园虽然具有一定的排水功能,但当雨水较大时,为了减少地表径流,需要增大排水的效率。这也是为打造新型海绵城市,淘汰或改进落后的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开阔场地适用的溢流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属于具有较强排水能力的海绵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开阔场地适用的溢流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溢流排水装置包括下凹绿地,在下凹绿地最低处垂直设置一根溢流管,在溢流管的上部管口处设置有溢流帽(溢流帽下部的溢流口处可设置一个过滤网,以防止杂物掉入);在溢流管管壁上均匀或随即设置有开孔,在溢流管管壁上设置有土工布包裹;在溢流管外部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在沙层、砾石层B之间设置有土工布隔层;在所述的砾石层A、沙层、砾石层B外周设置为土壤空间;该段叙述的装置结构为基本结构。基础的结构无需使用盲沟管,仅在溢流管管壁上开孔即可实现溢流排水功能。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管的上部管口设置为高于下凹绿地最低处10-15cm,这段距离的溢流管上不开孔。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管的上部管口设置为低于下凹绿地旁边的硬化地面15-20cm。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溢流管中部和下部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盲沟管(本实用新型的盲沟管与市政管渠连接);所述的盲沟管横向或斜向上与溢流管连接(斜向上与水平的角度为3-5°为宜)。若干盲沟管与基本结构中的溢流管采用斜向上连接后组成的新结构为最普遍使用的装置结构,在工业场所使用时,仅需在下凹绿地下部挖坑,然后将最普遍使用的装置结构防入地下,然后按照分层的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填充砾石、土工布、沙层等内填物之后,即可完成施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05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用及商业设施用地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小区用隐蔽式生态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