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注桩钢筋笼防上浮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38586.2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1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龙辉祥;练博伦;陈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钢筋 上浮 施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注桩钢筋笼防上浮施工结构,其包括包括钢筋笼,钢筋笼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连接件以及扭簧,第一固定杆包括手持杆、半圆状且开口朝向钢筋笼的圆心的夹持杆,手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夹持杆的一端,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手持杆之间留有夹角且夹角开口往远离钢筋笼的方向设置,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连接件连接,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手持杆。本实用新型具有灌注混凝土时限制导管不会晃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注桩钢筋笼防上浮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而且通常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在各种地基上均可使用。
现有的灌注桩施工是通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通过导管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导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晃动,从而容易磕挂钢筋笼,使得钢筋笼产生晃动,导致钢筋笼重心不稳,使得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上浮过程中可能会碰撞孔壁,较轻者出现断桩或缩颈质量问题,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塌孔,影响灌注桩的整体承载能力,使得灌注桩存在质量隐患,不能安全承受设计荷载,造成返工,浪费施工材料,影响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混凝土时限制导管不会晃动的灌注桩钢筋笼防上浮施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灌注桩钢筋笼防上浮施工结构,包括钢筋笼,所述钢筋笼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导管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连接件以及扭簧,所述第一固定杆包括手持杆、半圆状且开口朝向钢筋笼的圆心的夹持杆,所述手持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夹持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手持杆之间留有夹角且夹角开口往远离钢筋笼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的手持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钢筋笼上对称设置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连接处固定有扭簧,使得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能够夹持导管,从而固定导管,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均包括手持杆和半圆状且开口朝向钢筋笼的圆心的夹持杆,有利于增大固定杆与导管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固定装置对导管的固定效果,使得导管在进出钢筋笼以及灌注混凝土时仅产生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而使得导管无法触碰到钢筋笼,避免因导管触碰到钢筋笼使得钢筋笼产生晃动而导致钢筋笼重心不稳,有利于减少钢筋笼上浮的可能性,进而有利于减少因钢筋笼上浮影响灌注桩的整体承载能力,进而避免了钢筋笼上浮造成的灌注桩存在质量隐患、不能安全承受设计荷载、造成返工、浪费施工材料以及影响施工进度等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笼上可拆卸链接有环状紧固筋,在所述紧固筋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沿水平方向开有贯通所述第一限位板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穿过所述第一活动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厚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38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靶材浸润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配件注塑模具顶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