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123244.3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永昌 |
| 主分类号: | A23F3/12 | 分类号: | A23F3/12 |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徐星 |
| 地址: | 418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茶叶 揉捻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包括底座、支架和旋转块,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固定框,所述移动板下方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支撑柱上端与移动板下端面相连接,所述支架设置在固定框上端面,且支架上端设置有电机盒,所述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依次贯穿电机盒下端和支架上端,所述旋转块设置在旋转柱下端面,且旋转块设置在固定框内侧,所述旋转块下端面设置有加热网和传热板,且加热网设置在传热板上端面,所述凸块设置在隔条上方。该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通过凸块和隔条对茶叶进行揉捻,同时在加热网的作用下,通过适当的温度对茶叶进行揉捻,以加快揉捻的进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揉捻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而茶叶揉捻机是一种可保持茶叶纤维组织不致破坏,且能确保茶叶品质均一,操作简便的设备。
现在市场采用传统的茶叶揉捻机,采用普通的碾磨盘对茶叶进行揉捻,使揉捻的时间较长,且不便于收集揉捻好的茶叶。因此,需要一种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茶叶揉捻机,采用普通的碾磨盘对茶叶进行揉捻,使揉捻的时间较长,且不便于收集揉捻好的茶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包括底座、支架和旋转块,所述底座上端面设置有固定框,且固定框下端内侧面设置有滑道,同时滑道内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方设置有液压缸,且液压缸设置在底座上端面,同时液压缸设置在固定框内侧,所述液压缸上设置有液压杆,且液压杆上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与移动板下端面相连接,且移动板上端面设置有隔条,所述支架设置在固定框上端面,且支架上端设置有电机盒,同时电机盒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电机轴,且电机轴依次贯穿电机盒下端和支架上端,同时电机轴下端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块设置在旋转柱下端面,且旋转块设置在固定框内侧,所述旋转块下端面设置有加热网和传热板,且加热网设置在传热板上端面,同时传热板下端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在隔条上方。
优选的,所述滑道与移动板构成滑动机构,且移动板通过滑道与固定框之间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条长度小于移动板上端面半径,且隔条呈等角度分布在移动板上。
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与电机盒和支架之间均为转动连接,且支架呈“[”形
优选的,所述旋转块呈圆柱形,且旋转块旋转半径小于移动板上端面半径。
优选的,所述凸块呈环形阵列分布在传热板上,且传热板直径小于旋转块下端面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动下料的茶叶揉捻机,
(1)设置有电机、旋转块、凸块、隔条、加热网、传热板和凸块,将茶叶倒入固定框内侧的移动板上,启动电机,使旋转块在固定框内旋转,通过凸块和隔条对茶叶进行揉捻,同时在加热网的作用下,热量通过传热板传到凸块上,通过适当的温度对茶叶进行揉捻,以加快揉捻的进度;
(2)设置有液压缸、移动板和滑道,收集茶叶时,在液压缸的作用下,使移动板在滑道内向下移动,从而使移动板移动到固定框下端,这样以便于收集移动板上的茶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永昌,未经丁永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23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析管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控温和换气功能的干净型宠物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