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的电子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9171.0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5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琪;郭丹;孙健;张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吉海莲;鲍晓芳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采集 患者 血液 样本 电子 化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的电子化装置,包括底座和一体机,所述一体机安装在底座上,一体机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打印机和扫码枪,一体机的前端上镶嵌触摸屏,一体机通过USB接口与存储器相接。本用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的电子化装置,提前用EXCEL表等方式在触摸屏上输入待采集的患者信息拷贝至存储器,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存储器已经存储的待采集患者信息的数据,传输至扫码枪,采集时,依据扫码枪端与患者核对性别、姓名等信息,确认是该患者后点击打印条码,同时获取了采集时间,抽血完成后将该条码贴至采血管上;此时该二维码中包含的信息包括采集人信息、采集时间、采集地点、患者相关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的电子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血常规检查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如身体是否有感染、贫血等,在进行血液检测的过程中,一般在纸上或者在电脑上进行个人患者的信息登记,采集完成后,需要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打印然后黏贴在血液采集瓶上,不论在纸上或者在电脑上都必须将个人的数据打印然后裁剪下来,进行黏贴,对应采集过程由于数据过多,导致整个采集、裁剪、打印和黏贴过程所造成的步骤时间过长和效率低,无法快速完成整个采用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的电子化装置,具有缩短采集时间和提高采集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工作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的“内分泌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2017-I2M-1-001)和“疑难性罕见病样本库的深度挖掘与利用”(2017-I2M-2-001)项目经费的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的电子化装置,包括底座和一体机,所述一体机安装在底座上,一体机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打印机和扫码枪,一体机的前端上镶嵌触摸屏,一体机通过USB接口与存储器相接;
所述一体机内部的电路板上分别设有与扫码枪相接的采集端和主控端,采集端包括无线射频模块、信息录入模块和扫描模块,主控端包括处理器模块、显示模块、打印模块、人机交互数据输入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扫描模块分别与无线射频模块和信息录入模块相接,信息录入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相接,无线射频模块的输入端与存储模块相接,处理器模块的输入端与人机交互数据输入模块,处理器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和打印模块相接,处理器模块还与存储模块相接。
优选的,所述人机交互数据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导线与触摸屏连接。
优选的,所述打印机和打印模块通过导线连接,存储模块通过导线相连接存储器,扫码枪和扫描模块相接。
优选的,所述打印机打印的二维码可以包含信息,并可以增加需要的字段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用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的电子化装置,提前用EXCEL表等方式在触摸屏上输入待采集的患者信息例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案号/ID号等其他需要入库的信息,整理制表,拷贝至存储器包括优盘或其他存储设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扫码枪上注册并登录采集人护士或医生账号,留取了采集人的相关信息,包括采集当地的地点等,存储器已经存储的待采集患者信息的数据,传输至扫码枪,采集时,依据扫码枪端与患者核对性别、姓名等信息,确认是该患者后点击打印条码,同时获取了采集时间,抽血完成后将该条码贴至采血管上;此时该二维码中包含的信息包括采集人信息、采集时间、采集地点、患者相关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91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