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5G通信的移动式通信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5779.6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4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禹;刘丽生;李文平;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3/08;H01Q1/00 |
代理公司: | 22206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转动座 电机 支撑杆 转动轮 输出轴同轴 移动式通信 内部固定 从动轮 天线 底部中间位置 通信技术领域 同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 顶部设置 内部侧壁 天线主体 转动连接 能力强 上表面 体积小 液压杆 主动轮 侧壁 动轮 皮带 移动 轨道 通信 应用 | ||
一种应用于5G通信的移动式通信天线,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四角各设置有一个转动轮,转动轮放置在轨道上,沿着移动式通信天线的前进方向,左侧的转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底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座,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在转动座的底部中间位置,转动座的内底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杆的底部,支撑杆的侧壁通过液压杆连接在转动座的内部侧壁上,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天线主体。本实用新型优点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性好,移动顺畅,适用能力强,便于推广实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5G通信的移动式通信天线。
背景技术
5G将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它拥有比4G快十倍以上的传输速率。天线是通信系统的信号收发装置,5G时代对天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天线而言,天线设计的一大原则就是小型化。不同系统的天线是设计在一起的,为了降低成本、节省空间就要做得足够小,所以就需要天线是多频段、宽频段、多波束。目前应用的天线主要采用偶极子振子天线技术为主,它有固有的缺点,偶极子振子天线的尺寸与工作波长成正比,因此天线整体笨重、高度高、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制作复杂。现有通信天线安装在移动通信车上后,一般都是固定不动的,无法进行角度调节,一些可进行角度调节的通信天线也只能进行一维调节,无法适应移动通信的需要,影响信号接收和发射质量。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6516760 U,公告日:2017.09.22)公开了三维移动式通信天线,包括底座、水平驱动组件、倾斜组件、平台、旋转组件、通信天线主体、连接件和两个导轨,两个导轨并排平行设置,底座水平安装在两个导轨上,且底座能沿两个导轨直线移动,水平驱动组件安装在底座的下表面,且水平驱动组件位于两个导轨之间,平台通过倾斜组件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旋转组件设置在平台的上表面上,通信天线主体通过连接件与旋转组件连接。该天线实现了移动,但是天线体积大,部件暴露的环境中,美观性差,设备容易损坏,导致适用寿命短,不便于推广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5G通信的移动式通信天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5G通信的移动式通信天线,包括底座,底座的四角各设置有一个转动轮,转动轮放置在轨道上,沿着移动式通信天线的前进方向,左侧的转动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有主动轮,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座、第一电机、支撑杆、液压杆及天线主体,所述转动座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转动座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底座内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在转动座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转动座内底部转动连接,支撑杆上部穿过转动座延伸至转动座外部;所述液压杆位于转动座内部,液压杆的固定端与转动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液压杆的工作端与支撑杆侧壁连接;所述天线主体设置在支撑杆顶端。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轮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圆形的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轨道的截面为L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轮的外围设置有橡胶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座的顶部设置有波纹橡胶套,波纹橡胶套套设在支撑杆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向控制器,转向控制器与第二电机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设备安装在底座和转动座内部,与环境隔绝开,保护了各部件不受环境影响,使用寿命延长。通过第一电机和液压杆配合,实现了三维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5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