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窗用内开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5062.1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5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禹(宁波)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东方至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5 | 代理人: | 霍金虎 |
地址: | 3155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窗 开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用内开锁,包括相互扣合的锁壳和盖板,所述锁壳与盖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支架,支架的中心凹槽内安装有转轮,转轮的前端设有花键式的连接头,连接头的前端依次穿过支架和锁壳后连接把手,转轮的后端设有齿轮,所述支架的后侧设有能够左右滑动的拔片,拔片的前端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拔片的后端设有穿过盖板的U形拔叉。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结构设计合理,利用把手带动转轮,转轮上的齿轮带动拔片上的齿条动作,从而推动拔片移动,拔片再去带动栓头来实现开锁,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工作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用内开锁。
背景技术
目前门窗中经常会用到内开锁,而传统的内开锁是利用与把手连动的转轴带动连杆,连杆再带动栓头来实现,这种结构中转轴与连杆的工作不稳定,容易坏,影响使用寿命,而且操作的时候手感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窗用内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包括相互扣合的锁壳和盖板,所述锁壳与盖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支架,支架的中心凹槽内安装有转轮,转轮的前端设有花键式的连接头,连接头的前端依次穿过支架和锁壳后连接把手,转轮的后端设有齿轮,所述支架的后侧设有能够左右滑动的拔片,拔片的前端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拔片的后端设有穿过盖板的U形拔叉。
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所述盖板的后侧壁上设有条形孔,所述U形拔叉的后端穿过条形孔后裸露在盖板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所述齿条位于齿轮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结构设计合理,利用把手带动转轮,转轮上的齿轮带动拔片上的齿条动作,从而推动拔片移动,拔片再去带动栓头来实现开锁,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工作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门窗用内开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门窗用内开锁中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门窗用内开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锁壳;2、盖板;3、支架;4、转轮;5、连接头;6、把手; 7、齿轮;8、拔片;9、齿条;10、U形拔叉;11、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门窗用内开锁,包括相互扣合的锁壳1和盖板2,所述锁壳1与盖板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有支架3,支架3的中心凹槽内安装有转轮4,转轮4的前端设有花键式的连接头5,连接头5的前端依次穿过支架3和锁壳1后连接把手6,转轮4的后端设有齿轮7,所述支架3的后侧设有能够左右滑动的拔片8,拔片8 的前端设有与齿轮7相啮合的齿条9,拔片8的后端设有穿过盖板2 的U形拔叉10。
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所述盖板2的后侧壁上设有条形孔 11,所述U形拔叉10的后端穿过条形孔11后裸露在盖板2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所述齿条9位于齿轮7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结构设计合理,利用把手带动转轮,转轮上的齿轮带动拔片上的齿条动作,从而推动拔片移动,拔片再去带动栓头来实现开锁(具体安装时本实用新型的门窗用内开锁结构中 U形拔叉与栓头连接,进而实现栓头的开启与关闭,在此栓头与U形拔叉的连接结构为常规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工作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禹(宁波)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华禹(宁波)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5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