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管转换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5007.2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5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胡雪梅;刘红丽;邓和军;寿雪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转换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转换接头,包括手持段、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固定设于手持段的两端,第一连接头上设有螺纹,第二连接头上设有卡接结构。使用本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的转换接头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转换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换接头,采用手持段、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的三段式结构,使引流管和引流袋相连通,从而实现将患者体内积液引流到引流袋内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转换接头与引流管连接的部位很容易脱落,导致引流管内流出的积液无法流入到引流袋内进行统一收集,还容易导致积液流到患者附近造成污染,甚至造成再次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引流管转换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转换接头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引流管转换接头,包括手持段、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固定设于手持段的两端,第一连接头上设有螺纹,第二连接头上设有卡接结构。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1)本方案的第一连接头与引流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转换接头与引流管的连接更稳定,避免了引流管晃动或者被挂到的情况下,转换接头即与引流管脱离连接关系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患者体内的积液溢出导致感染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引流袋内积液增多导致引流袋重力增大的情况下,引流袋带动转换接头下滑而导致的引流管与转换接头脱离连接的情况;本方案还使得更换引流袋时,操作更稳定,避免了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更换引流袋时,用力过猛而导致引流袋内的积液受到挤压而喷出的情况;
2)本方案的第二连接头采用卡接的形式,使得转换接头与引流袋的连接更方便。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连接头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层和外层,外层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
本方案采用双层的结构,将引流管壁卡在中间位置,使得引流管与转换接头的连接位置密封性更好,避免了引流管中的积液从连接位置溢出的情况;即使更换引流袋期间,将转换接头从引流管上取下时,引流管内有积液流出,积液也会流入到内层与外层之间的位置,避免了积液流到医护人员手上造成感染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卡接结构为设于第二连接头外表面的环形凸棱。
本方案便于操作,只需要稍加用力,即可将第二连接头插入引流袋内并与引流袋的接口卡住,避免了转换接头从引流袋上滑出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二连接头为圆台形,圆台的外径大端与手持部固定连接。
将第二连接头设计成圆台形,有利于将第二连接头插入引流袋内,且在将第二连接头插入引流袋时,圆台形的直径小端能起到导向的作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二连接头包括三个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和第三圆台,第一圆台的大端与手持段固定,且第二圆台的大端外径小于第一圆台的小端外径,第二圆台的小端外径大于第三圆台的大端外径。
本方案将第二连接头设计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台的形状,使得第二连接头能与不同大小的引流袋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转换接头的通用性更好。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连接头上远离手持段的一端固定设有密封圈。
本方案使得引流管上与转换接头的连接部位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了引流管内的积液从连接部位流出的情况。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密封圈嵌在内层上。
本方案避免了对第一连接头与引流管进行固定期间,第一连接头与引流管相对滑动时,密封圈因为摩擦力作用而与第一连接头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5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蛳粉贴签激光打码机
- 下一篇:一种带封闭帽的一次性连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