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加强段太阳能递归照明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10651.0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1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韩霄;杨松;娄刃;汪成立;唐毅;汪心渊;金维;杨石平;韩发年;傅鑫亮;何亚强;王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B47/11 | 分类号: | H05B47/11;H02J7/35 |
代理公司: | 杭州奥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2 | 代理人: | 王佳健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加强 太阳能 递归 照明 供电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加强段太阳能递归照明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与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电连接为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供电;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包括地磁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第一全景照度仪、第二全景照度仪、控制处理器、灯具驱动电路和隧道照明灯;多个地磁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设置在隧道洞口前方,多个地磁车辆检测器对称埋设在道路的每个车道上,微波车辆检测器固定在道路的旁侧,地磁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地理位置偏远、电力资源较匮乏的隧道加强段太阳能照明问题,推进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加强段太阳能递归照明节能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迫切,为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了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明确将交通运输及绿色照明列为节能重点领域,多省、直辖市交通运输单位相继出台了交通节能减排专项方案。
隧道照明能耗巨大,例如,截止2018年浙江省全省公路隧道共1370处,总长865974米,隧道照明全年耗电量约3亿度(折算合标煤10万吨,CO2排放量23.6万吨)。隧道照明不同于一般公路照明,尤其是加强段照明对公路行车交通安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段照明是为了使驾驶员维持良好的视觉状态,确保安全,在隧道入口处的开头需要相对较高的亮度,对隧道入口处进行补充加强照明。
现有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主要使用市电进行供电,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截止目前,我国大部分隧道没有实现“按需照明”,据统计,隧道照明能耗有70%左右浪费在“过度照明”上。现有的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主要依靠时序控制,不同的时刻控制器控制加强段灯具亮度不同,在阴雨、酷暑晴天等天气情况下无法做到高效的调节,不仅能耗高,且隧道加强段照明效果不好。为减少营运开支,许多隧道管理单位选择关闭部分照明回路来降低电耗,导致隧道内亮度不规范,且地面出现不均匀光斑,行车安全存在隐患。
(2)使用市电进行供电,大多需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交通节能减排专项方案的要求;此外,在偏远山区为隧道照明需要建设单独的隧道供配电系统,需要克服较多的地质、环境调节限制,导致工程造价高,且供电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成熟及LED等可调光节能灯具的大规模应用,利用绿色能源及照明节能控制技术实现强化行车安全为前提的“按需照明”成为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加强段太阳能递归照明供电系统,能够解决地理位置偏远、电力资源较匮乏、施工周期长、设备成本高的隧道加强段太阳能照明问题,推进公路隧道节能减排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隧道加强段太阳能递归照明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所述太阳能供电系统与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电连接为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供电;所述隧道加强段照明系统包括地磁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第一全景照度仪、第二全景照度仪、控制处理器、灯具驱动电路和隧道照明灯;其中,多个所述地磁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设置在隧道洞口前方100~200m处,多个地磁车辆检测器对称埋设在道路的每个车道上,微波车辆检测器固定在道路的旁侧,地磁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处理器连接,地磁车辆检测器与微波车辆检测器配合组成隧道车流量预测单元,用于计算得出实际车流量。
所述控制处理器为PLC处理器,根据洞口亮度、车流量等信息进行综合调光,控制处理器还提供以太网口,与隧道中控室照明控制服务器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10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设备检测器
- 下一篇:一种水平双电极电絮凝电镀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