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5998.6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9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泓宽;陈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650228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携带 墙体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嵌套有轴承,所述撞击盘的下方设置有与安装杆呈一体化设置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杆的下端卡合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卡合安装有握把,所述安装杆和握把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握把的下端内部安装固定有挤压弹簧,且挤压弹簧的下端连接有挤压垫,所述挤压垫的下方安装有收纳筒。该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方便减小装置的整体长度,便于携带,且能够减小撞击盘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撞击盘和墙体的磨损,并且方便对空鼓位置进行标记,便于后期的维修,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空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房屋在建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墙体的内部有些位置出现空心现象,即空鼓,影响墙面的质量,因此需要进行对空鼓位置进行及时维修,在对空鼓位置进行确认时需要专业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进行作业;
目前使用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握把多为一个整体结构,不方便携带,且撞击盘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容易对撞击盘和墙体造成磨损,并且不方便对空鼓位置进行标记,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使用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握把多为一个整体结构,不方便携带,且撞击盘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容易对撞击盘和墙体造成磨损,并且不方便对空鼓位置进行标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上端嵌套有轴承,且轴承的外侧固定有撞击盘,所述撞击盘的下方设置有与安装杆呈一体化设置的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左端贯穿有粉笔,并且粉笔的上方紧密贴合有固定栓的下端表面,所述安装杆的下端卡合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卡合安装有握把,所述安装杆和握把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握把的下端内部安装固定有挤压弹簧,且挤压弹簧的下端连接有挤压垫,所述挤压垫的下方安装有收纳筒。
优选的,所述撞击盘的中轴线与安装杆的中轴线相互重合,且撞击盘的外表面呈凹凸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栓的上端凸出于安装架的上端表面,且固定栓的竖直截面呈“工”型结构,并且固定栓与安装架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通过安装槽卡合于连接杆的内部,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底端均通过支撑弹簧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并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外端均呈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握把和安装杆均与连接杆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杆的竖直截面呈“I”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挤压垫贯穿于收纳筒的内部,且收纳筒与握把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并且收纳筒的内径尺寸大于粉笔的外径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方便携带的墙体空鼓检测装置,方便减小装置的整体长度,便于携带,且能够减小撞击盘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撞击盘和墙体的磨损,并且方便对空鼓位置进行标记,便于后期的维修,使用方便;
1、通过连接杆与安装杆和握把之间的构成滑动结构,能够减小该装置的整体长度,从而便于对该装置的携带,同时通过撞击盘的与安装杆之间的滚动,能够有效的减小撞击盘与墙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撞击盘和墙体的磨损;
2、通过固定栓能够对粉笔的固定,方便对高处的空鼓位置进行标记,便于了后期维修作业的进行,操作简单,且固定栓的竖直截面呈“工”型结构,避免了固定栓与安装架脱离出现丢失的现象;
3、通过与握把下端螺纹连接的收纳筒方便对粉笔进行收纳,同时通过挤压垫能够对粉笔进行限位,减小粉笔的晃动,从而保证了粉笔在收纳筒内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5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