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3501.7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7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闫鹏程;郭凯翔;尹妮妮;胡锋;侯程龙;姚勇;付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35/24 | 分类号: | E21C35/24;G01N2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谱 技术 井下 分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激光器、煤矸光谱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存储模块、采煤机控制模块、风枪控制模块。使用前,需要采集当前煤矿典型煤与矸石光谱数据,煤矸在激光器的激发下发出光谱,由煤矸光谱采集模块检测接收,再经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送入存储模块进行数据存储。正常工作时,煤矸光谱采集模块获取煤矸光谱,并与存储模块中的典型煤与矸石光谱数据进行对比。若与存储的煤光谱数据一致,则采煤机继续工作;若与存储的矸石光谱数据一致,则启动风枪控制模块,将当前矸石吹离运输轨道;若长时间内连续识别采集到矸石,则采煤机改变当前工作状态,并启动预警模块,提醒工作人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生产中,煤矸识别是实现智能矿山及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在井下实现矸石的分离,然后将分离出来的矸石直接在采空区进行回填,这样既提高了采煤过程中煤炭的出井率,解决了后续的矸石处理和采空区需要回填的问题,也避免了传统选煤作业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问题。
为了及时准确的对煤矸进行识别,最大限度的保障煤矿正常生产,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煤矸识别装置,可以实时地利用光谱技术对采煤机所采煤矿进行识别并进行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激光器、煤矸光谱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存储模块、采煤机控制模块、风枪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的煤矸光谱采集模块、预警模块、存储模块、采煤机控制模块、风枪控制模块分别和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相连。
所述的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煤矸光谱采集模块用以实时采集激光器激发后的煤矸光谱。
所述的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枪控制模块由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控制,在发现矸石后,发动风枪,吹离当前运输轨道。
所述的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模块采用EEPROM,用以存储当前煤矿典型煤与矸石的光谱数据。
所述的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煤机控制模块由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控制,在长时间内连续识别采集到矸石后,采煤机改变当前工作状态,进行姿态调整。
所述的基于光谱技术的井下煤矸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预警模块为蜂鸣以及灯光报警装置,在连续采集到矸石后,提醒工作人员对采煤机进行人工干预。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速数据处理模块TMS320C5510作为主控制器,通过光谱技术来实现井下的煤矸分离。当工作人员正式使用本装置前,需要采集当前煤矿典型煤与矸石的光谱数据,煤矸在激光器的激发下发出光谱,由煤矸光谱采集模块检测转换为电信号,再经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送入存储模块EEPROM进行煤矸光谱数据存储,做为对比信息对后续正常工作采集的煤矸光谱进行识别。当装置正常工作时,在激光器的激发下,煤矸光谱采集模块获取煤矸光谱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读取存储模块EEPROM中的典型煤与矸石的光谱数据,并与当前采集的煤矸光谱数据进行对比。若与存储的煤光谱数据一致,则采煤机继续正常工作;若与存储的矸石光谱数据一致,则TMS320C5510数据处理模块将会启动风枪控制模块,将当前矸石吹离运输轨道;若长时间内连续识别采集到矸石,则采煤机改变当前工作状态,进行姿态调整,并启动预警模块的蜂鸣以及灯光报警装置,提醒工作人员对采煤机进行人工干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等诸多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3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图书馆运输车
- 下一篇:一种土壤环境调查用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