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2539.2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9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博顺农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1/00 | 分类号: | F23J11/00;F23J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魏蓓 |
地址: | 262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检修 常压 烧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加热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包括反烧锅炉外壳,所述反烧锅炉外壳内部的顶壁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反烧锅炉外壳外部的烟囱。该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通过转动扇叶使得在烟雾排出时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向上推动连杆,连杆在凸轮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连杆带动推动杆做上下往复运动,防止烟囱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且通过压力弹簧、卡位槽、螺纹杆、螺母使得推动杆始终与安装套筒接触,防止碳粉进入活动槽和中空腔使得该装置不会出现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损坏,该装置通过充分利用烟雾排出时的力量使得烟囱中的碳粉脱落,防止烟囱出现堵塞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
背景技术
反烧锅炉一般就是指双层炉排锅炉,从结构上来说它一般具有一层水冷炉排和一层固定炉排,两层炉排将炉内分成了三个空间,上部是水冷炉排填煤燃烧通风区,中间是双层炉排的炉膛高温燃尽区,底部是固定炉排的落灰通风区,使用时上部炉门要全开,确保通风,中间炉门要关闭,下部灰门微开即可(保证固定炉排及炉膛内可燃气体的充分燃烧即可),这是反烧锅炉的一般使用要求,具体操作时还要根据锅炉燃烧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市面上的反烧锅炉由于其结构简单使得其检修时十分方便,但是由于反烧锅炉在使用时木炭燃烧不够充分导致排出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碳粉尘,使得烟囱与反烧锅炉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出现堵塞,故此提出一种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具备防止堵塞等优点,解决了烟囱与反烧锅炉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防止堵塞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包括反烧锅炉外壳,所述反烧锅炉外壳内部的顶壁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反烧锅炉外壳外部的烟囱,烟囱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嵌设有转动轴承,两个所述转动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部套接有转动扇叶,连接轴的外部套接有数量为两个且位于转动扇叶左右两侧的凸轮,所述烟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内部的左右两侧均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中空腔和活动槽,左右两侧所述活动槽相对一侧均安装有开设在安装套筒内部的移动槽,活动槽槽内顶壁上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安装套筒内部的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安装套筒下方且与凸轮相接触的连杆,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块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安装套筒相接触的推动杆,所述中空腔腔内上下两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轴,导向轴的外部套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接在导向轴外部且与中空腔腔内顶壁固定连接的回复弹簧,左右两侧所述推动杆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卡位槽,左右两侧所述移动块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卡位槽内部的螺纹杆,螺纹杆的外部套接有位于卡位槽内部的螺母,左右两侧所述移动块相对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套接在螺纹杆外部且与推动杆固定连接的压力弹簧。
优选的,两个所述凸轮呈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凸轮均位于安装套筒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移动槽槽深小于活动槽槽深,且两个所述移动槽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安装套筒为圆柱套筒,安装套筒的顶部为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推动杆的顶部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且两个所述推动杆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中空腔的深度等于活动槽的槽深,且两个所述中空腔呈对称分布。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的常压反烧锅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博顺农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博顺农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2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