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2427.7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2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崔博文;陈志辉;郭晓辉;张春玲;岳璞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张彩珍 |
地址: | 30019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外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该装置包括注浆管(1)、注浆管架(2)和卷扬机(3),所述注浆管架(2)设置在现有的套管(4)内壁顶部,所述注浆管(1)可滑动得架设在所述注浆管架(2)上,所述卷扬机(3)与所述注浆管(1)连接,拉动所述注浆管(1)从所述套管(4)内回抽。本实用新型提供装置在套管与新管道之间缝隙内部对空隙进行连续注浆,有效的提高了注浆的效率,提高了注浆密实度,隔绝地下水,避免出现缝隙。且穿管及注浆施工均在地下空间进行,避免地面开孔造成地面破坏,减少注浆孔开孔施工对地上交通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施工中利用老旧管道作为外套管(以下简称套管),在套管内内穿新管道,为保证内穿新管道重力或/和压力输水状态下运行稳定且不受外渗地下水的影响,套管与在新管道之间进行注浆处理,以保证套管与新管道之间空隙密实。现有技术的注浆施工方法及所用到的施工装置,主要采用打孔机和注浆管,注浆施工方法分为外部及内部两种注浆方式。外部注浆即在套管上方地面处,每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向下垂直打孔直至穿透套管(顶部)作为注浆孔,然后待内穿新管道施工完成后,利用注浆管及注浆孔向套管与新管道之间的空隙压力注浆,注浆密实后需封堵注浆孔及回填注浆点。此注浆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较复杂,且只能保证注浆孔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注浆密实,如内穿新管道距离较长,需每间隔一定距离就要在地面开设注浆孔,套管与新管道之间空隙靠上的部位难以保证注浆的密实度。内部注浆即在新建的内穿新管道穿管完成后,在同一截面由内向外开孔(顶部1处,十点及两点位置各1处),利用高压对套管与内穿新管道之间的空隙进行注浆,注浆结束后利用丝堵对注浆孔进行封堵,此方式需破坏新建管道结构,不利于管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该装置包括注浆管、注浆管架和卷扬机,所述注浆管架设置在现有的套管内壁顶部,所述注浆管可滑动得架设在所述注浆管架上,所述卷扬机与所述注浆管连接,拉动所述注浆管从所述套管内回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所述注浆管架为若干,若干所述注浆管架等距离设置在所述套管内壁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所述注浆管架包括与所述套管连接的槽钢,和与所述槽钢连接的用于架设所述注浆管的承托架。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所述承托架包括U形部和沿所述U形部顶端向两侧延伸并与所述U形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槽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所述注浆管架包括两所述槽钢和一所述承托架,两所述槽钢分别为连接至所述套管的左槽钢和右槽钢,所述连接部包括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所述左槽钢与所述左连接部连接,所述右槽钢与所述右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所述U形部的宽度从下至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所述槽钢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下连接部,和连接所述上、下连接部的中间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承托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所述槽钢和所述承托架通过吊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内穿管道外壁注浆装置,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示注浆管1尾端的注浆压力与注浆量监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2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模组总装
- 下一篇:一种经编机上料机构张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