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观光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00732.2 | 申请日: | 201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6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吉玉敏;李长伟;杨志勇;沈重明;徐成;吉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多灵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7/00 | 分类号: | B60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观光 列车 | ||
一种观光列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具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两侧形成有车轮,所述车轮适于与地面接触以驱动所述车体运动;装饰轮机构,包括装饰轮体,所述装饰轮体设于所述车轮的外侧并对所述车轮形成遮挡;所述装饰轮机构还包括轮轴及驱动机构,所述装饰轮体通过所述轮轴与所述车体可转动相连;所述车体内形成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在上下方向具有调节空间,所述轮轴伸入所述调节腔内,并在所述调节空间内适于上下运动;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调节空间的最下端时,所述装饰轮的最低点高于所述车轮的最低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光列车,特别是一种具有转动装饰轮的观光列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观光列车多采用类似汽车的车轮系统,虽然其壳体形成为类似火车的结构,但仅适用汽车式的车轮系统使得现有的观光列车难以给人复古式火车的感觉。为了增加观赏性,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复古观光列车,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515751B所揭示的那样,其在列车头部直接采用复古火车的车轮及车轮驱动系统,从而营造出复古火车的感觉。然而,直接采用曲柄式驱动系统存在噪音大、震动剧烈等问题,使得该种结构难以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观光列车。
一种观光列车,包括:
车体,所述车体具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两侧形成有车轮,所述车轮适于与地面接触以驱动所述车体运动;
装饰轮机构,包括装饰轮体,所述装饰轮体设于所述车轮的外侧并对所述车轮形成遮挡;所述装饰轮机构还包括轮轴及驱动机构,所述装饰轮体通过所述轮轴与所述车体可转动相连;所述车体内形成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在上下方向具有调节空间,所述轮轴伸入所述调节腔内,并在所述调节空间内适于上下运动;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调节空间的最下端时,所述装饰轮的最低点高于所述车轮的最低点。
需要强调的是,轮轴与调节腔的装配结构,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方式进行,如在调节腔内设置轴承,轮轴紧固配合于该轴承内,调节腔内设置供轴承上下滑动的滑槽,从而轴承可以带动轮轴在滑槽内实现上下滑动,进而调节装饰轮体的高度。当然,轮轴与调节腔的配合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装饰轮机构,并使得装饰轮体设于车轮的外侧并对车轮形成遮挡,从而可以给人一种装饰轮在驱动车体运动的效果,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观光列车在保证观赏效果的同时还不影响车轮的驱动效果,避免直接采用曲柄推杆式等复古火车的驱动系统而带来的震动、噪音问题。同时,为了避免车辆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坑洼而对装饰轮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调节腔,在平地行走时,车轮与地面接触,装饰轮不与地面接触;而当车辆的通过坑洼时,装饰轮受力(路面的作用力)向上运动,从而避免对轮轴造成破坏;优选的,装饰轮的转动方向与车轮的转动方向相同,且二者的转动线速度相同,从而进一步减少车辆通过坑洼时对装饰轮机构可能带来的损害。
优选的,所述调节腔的顶壁通过弹簧与所述轮轴相连,所述轮轴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适于被压缩。
优选的,所述装饰轮机构包括第一装饰轮组及第二装饰轮组,所述第一装饰轮组设于所述车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饰轮组设于所述车体的另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装饰轮机构使得对车体的装饰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第一装饰轮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装饰轮体,多个并排设置的装饰轮体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相邻两装饰轮体上;所述第一装饰轮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连杆以带动多个所述装饰轮体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装饰轮组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装饰轮体,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通过一驱动杆与所述连杆一端可转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和设于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驱动杆可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多灵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多灵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00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