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打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098754.X | 申请日: | 2019-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0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林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泽荣 |
| 主分类号: | B23B39/00 | 分类号: | B23B39/00;B23B47/20;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智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7 | 代理人: | 丁丽琴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打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打孔装置,包括底座和防滑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集尘箱,所述底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外表面的上端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顶部的中端开设有打孔槽,所述底座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集尘箱、从动齿轮、第二电机、滑杆、风机、钻头、螺纹杆、支撑腿、减震弹簧和防滑座的作用,达到了除尘和减震的需求,解决了现有的打孔装置不具有除尘和减震的功能,从而影响打孔装置加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程方面的发展日益增加,建筑的无时无刻需要打孔,打孔装置的使用频率十分高,广泛适用于建筑梁、板、柱、墙等的加固、装修、墙安装等等,在打孔时,打孔会产生大量的尘屑,会遮盖住钻孔的区域导致钻孔的不精准,并且尘屑会胡乱飞扬,特别是使用者大量呼吸进去含尘屑的空气容易患病,同时打孔时也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而现有的打孔装置不具有除尘和减震的功能,从而影响打孔装置的加工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打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打孔装置,具备除尘和减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打孔装置不具有除尘和减震的功能,从而影响打孔装置加工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打孔装置,包括底座和防滑座,所述底座底部的中端固定连接有集尘箱,所述底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外表面的上端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底座顶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顶部的中端开设有打孔槽,所述底座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的中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左右两端均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内表面的的中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防滑座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插接有支撑腿,所述防滑座的底部通过粘胶连接有丁基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滑杆内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内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腔套接有进风管道,所述风机的进风端与进风管道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管道位于置物台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风机的出风端通过出风管道与集尘箱左侧的上端连通,且位于风机和集尘箱连接的出风管道处开设有预留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电机、集尘箱、从动齿轮、第二电机、滑杆、风机、钻头和螺纹杆,当人们需要打孔时,首先将需要打孔的物体放在置物台的打孔槽内,然后人们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会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在转动的同时会通过螺纹槽带动滑杆向下移动,滑杆在向下移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电机向下移动,第二电机在向下移动的同时会带动钻头向下移动,当钻头与物体刚接触时,人们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第二电机和风机,第二电机会带动钻头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风机会将打孔过程中产生的尘屑运输到集尘箱内,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设置了支撑腿、减震弹簧和防滑座,当打孔装置在打孔时,产生的震动会通过支撑腿、减震弹簧和防滑座配合,减缓了震动,从而达到了减震的目的,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达到了除尘和减震的需求,解决了现有的打孔装置不具有除尘和减震的功能,从而影响打孔装置加工效率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泽荣,未经苏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87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护理输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榨汁机的储液腔及榨汁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