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7660.0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1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川;刘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岳阳)军民融合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H5/08 | 分类号: | B63H5/08;B63H5/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城陵***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船。该无人船包括船体和设置在船体的尾部的主推进器。无人船还包括侧向推进器,侧向推进器设置在船体的首部,侧向推进器用于产生与船体的长度方向呈角度的推进力。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无人船主要通过船体的尾部的主推进器产生推进力来实现运动,当无人船需要实现极小的转弯半径运动时,让侧向推进器产生侧向推进力与主推进器配合,从而实现无人船在动态状态下就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姿态,以便于与水下机器人更灵活的配合,保证无人船与水下机器人的协同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人船。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探索程度的不断延伸,在探索海洋资源时对无人船以及水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越发的普及,传统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都是作为独立的设备单独使用,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很难协同工作。
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在市面上无人船采用的推进方式包括尾部推进器配合舵机以及喷水推进器两种形式,此两种形式均存在转向半径大、反向推进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水下机器人在工作时需要和母船保持在一定区域内配合其工作,因此采用市面现有无人船作为母船的话很难实现区域内的位置保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船存在的转向半径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船,包括船体和设置在船体的尾部的主推进器,无人船还包括侧向推进器,侧向推进器设置在船体的首部,侧向推进器用于产生与船体的长度方向呈角度的推进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侧向推进器产生与船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推进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侧向推进器为两个,两个侧向推进器分别设置在船体的左右两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推进器为吊舱式全回转推进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人船还包括:天线组件,天线组件安装在船体上;和/或雷达组件,雷达组件安装在船体上;和/或摄像头组件,摄像头组件安装在船体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船体内形成有电气设备舱,电气设备舱内用于安装电气设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包括电池组,电池组安装在电气设备舱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无人船还包括上层结构,上层结构设置在船体的顶部,上层结构上设置有维修窗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船体上设置有机器人收放通道,机器人收放通道的开口与船体的底部相连通,机器人收放通道用于收放和储存水下机器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收放通道处安装有机器人收放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无人船主要通过船体的尾部的主推进器产生推进力来实现运动,当无人船需要实现极小的转弯半径运动时,让侧向推进器产生侧向推进力与主推进器配合,从而实现无人船在动态状态下就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自由调整姿态,以便于与水下机器人更灵活的配合,保证无人船与水下机器人的协同工作。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人船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无人船的船体的甲板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无人船的船体的舱底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岳阳)军民融合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岳阳)军民融合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7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网络用路由器天线旋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石英挂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