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90622.2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6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涛;王红玲;陈志辉;曲威;刘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08 | 分类号: | F16L4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张彩珍 |
地址: | 30019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管道 出水口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包括环梁(10)、止水带(20)和填充物(30),所述环梁(10)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管道(40)的外周侧,止水带(20)一端埋置于环梁(10)内,止水带(20)的另外一端埋置于所述出水口(50)中,钢筋混凝土管道(40)与出水口(50)之间的缝隙处设置填充物(30)。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连接,避免了混凝土管道和出水口之间由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保障了混凝土管道的安全和洞口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相互连接技术,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直接将钢筋混凝土管道直接插入到出水口中的连接方法,然后在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之间缝隙处进行盘根或者设置止水带,以起到止水作用。这种连接方式是一种硬连接,如因现场土质不均或人工回填不到位等因素在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发生不均匀沉降,将会造成二者之间的连接出现错位,从而对钢筋混凝土管产生很大的剪力,造成应力集中,进而产生裂缝,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
基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硬连接引起的应力集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使得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之间实现软连接,避免了应力集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包括环梁、止水带和填充物,所述环梁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管道的外周侧,止水带一端埋置于环梁内,止水带的另外一端埋置于所述出水口中,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之间的缝隙处设置填充物。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的一端被铅丝固定于所述环梁的主筋上。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闭孔型聚乙烯泡沫塑料板、软泡沫塑料圆条或油纸隔离层、双组份聚硫密封膏。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的封口深度不小于40mm。
进一步地,所述止水带为橡胶止水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连接的稳定性,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刚性管道的影响;同时减小了出水口洞口处的受力,提高结构稳定性;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可以方便施工,减少施工风险,并可有效的减少施工的步骤,降低整体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10-环梁,11-主筋,20-止水带,30-填充物,40-钢筋混凝土管道,50-出水口,60-铅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管道与出水口的连接装置一个实施例,该连接装置包括环梁10、止水带20和填充物30,环梁10为一段环形的结构,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管道40的外周侧,包覆住钢筋混凝土管道40的端部,止水带20一端埋置于环梁10内,止水带20的另外一端埋置于出水口50中,钢筋混凝土管道40与出水口50之间的缝隙处设置填充物30。
如图2所示,止水带20的一端被铅丝60固定于环梁10的主筋11上。环梁1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筋11均匀分布在环梁10内。除了采用铅丝60固定止水带20外,还可以采用附加钢筋固定,或者采用卡具固定、模板固定的方式来固定止水带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90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直立式油位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柜式叠压供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