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长预应力镦头式穿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82056.0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7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李彦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长 预应力 头式 束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跨度铁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长预应力镦头式穿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下超长距离的钢绞线穿束严重制约梁体预应力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展的问题,包括锥形护筒、连接头和穿束板,穿束板为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连接头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设置有能够与穿束板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头的封闭端设置有拉环,穿束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用于连接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为七丝钢绞线,去除周边六丝后保留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端部贯穿通孔后设置为半球形镦头,墩头与通孔卡紧连接。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梁体开刀,提高了预应力梁体的施工质量,解决了超长预应力束穿不便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跨度铁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长预应力镦头式穿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常规铁路桥梁中,其跨度通常为24m、32m等预应力简支箱梁,以及主跨度56米、64米、80米、100米等预应力连续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铁路桥梁建设中,跨度100米甚至大于100米的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伴随着桥梁跨度的变化,梁体预应力钢绞线的数量、长度及布置形式也日趋复杂,施工难度随之不断增大;当桥梁跨度达到150米时,这种超长距离的钢绞线穿束已成为制约梁体预应力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常采用的预应力穿束方法分为单根穿束,利用人工及穿束机相互配合,当孔道位于长度增加且线性复杂的情况下,单根穿束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使得钢绞线通过;而在这种超长距离,管道弯道较多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波纹管管道堆叠堵塞,从而造成梁体“开刀”现象发生,影响梁体预应力质量。
如何有效解决和提高预应力钢绞线的穿束难题成为了大跨度桥梁的施工重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下超长距离的钢绞线穿束严重制约梁体预应力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超长预应力镦头式穿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长预应力镦头式穿束装置,包括锥形护筒、连接头和穿束板,穿束板为带有外螺纹的圆柱体结构,连接头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开口端设置有能够与穿束板螺纹连接的内螺纹,连接头的封闭端设置有拉环,穿束板上均匀布设有若干通孔,通孔用于连接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为七丝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去除周边六丝后保留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端部贯穿通孔后设置为半球形镦头,墩头与通孔卡紧连接。
连接头由带内螺纹的圆管、圆台和圆柱组合而成,圆台下端面与圆管连接面的直径相同,圆台上端面与圆柱连接面的直径相同,圆柱的端面与拉环相连。
穿束板上设置的通孔数量为19个。穿束板用于连接限位多根钢绞线中心丝端头,穿束板设有孔道19孔,可最大满足型号为M15-19钢绞线穿束使用。
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的长度为12~20厘米。长度为12~20厘米的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作为牵引段,能够消除其与穿束板连接,以及卷扬机拖拉等过程中钢绞线中心丝受力后对完整钢绞线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需配合卷扬机、穿孔器以及镦头器使用。当需要利用本实用新型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穿束时,将预应力钢绞线的一端进行切割处理,仅保留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将预应力钢绞线中心丝与穿束板连接后利用镦头器对其做镦头处理;将穿束板与连接头连接,利用连接头的拉环与钢丝绳连接,钢丝绳利用穿孔器带出孔道后与卷扬机连接,最终在卷扬机的拉动下完预应力钢绞线的穿束工作。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避免了钢绞线在管道中与接头管的直接接触,而引发的孔道堵塞;此外,本实用新型装置操作简单,组装、拆卸方便且可循环使用,锥形护筒避免钢绞线发散与波纹管直接接触,增加钢绞线牵引的平滑性,能够极大的满足不同数量钢绞线穿束需求,提高施工效率;本实用新型还有效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了梁体开刀,提高了预应力梁体的施工质量,解决了超长预应力束穿不便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82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分卡贴标机
- 下一篇:一种表面活性剂加热后的快速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