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1806.4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8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童明伟;侯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益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陈春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泵型 固态 吸附 co base sub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再生过程需加热大量水溶液导致再生能耗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A固态胺罐,热泵凝结器,贮水槽,CO2缓存室,热泵蒸发器,产品气外输管,含CO2原料气输送管,A罐副产品气外输管,A罐水蒸气输送管,纯净水输送管,副产品CO2外输管,A罐隔离筛,A罐缓冲室,A罐吸附解吸室,A罐进气阀;A罐脱碳气阀,A罐排气阀,水泵,A罐水蒸汽阀;A罐吸附解吸室内填充有采用高孔隙率多孔介质作为胺载体制成的固态胺CO2吸收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可提高传质和反应速率,提高胺的吸附利用率,同时降低解吸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脱去空气中CO2的方法包括有液态胺吸附法、氢氧化钙化学反应脱碳,变压吸附脱碳法及膜过滤法。目前最为成熟的技术是使用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或甲基二乙醇胺(MDEA)等水溶液的醇胺溶液化学吸收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碱性胺溶液与酸性气体CO2的可逆反应实现CO2的分离,吸收能力强、吸收速率快、吸收反应温度区间合适,适于大流量中低浓度(1~50%左右) 含CO2气体的分离。但其再生温度较高(100℃-150℃),再生过程需加热大量水溶液,因此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突出问题。
因此,设计一款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以提高传质和反应速率,提高胺的利用率,同时降低能耗,尤其是再生能耗,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再生过程需加热大量水溶液导致再生能耗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包括A固态胺罐,热泵凝结器,贮水槽,CO2缓存室,热泵蒸发器,产品气外输管,含CO2原料气输送管,A罐副产品气外输管,A罐水蒸气输送管,纯净水输送管,以及副产品CO2外输管;
所述A固态胺罐内设有A罐隔离筛,所述A罐隔离筛将所述A固态胺罐的内腔分隔成位于A罐隔离筛下方的A罐缓冲室和位于A罐隔离筛上方的A罐吸附解吸室,所述A罐吸附解吸室内填充有采用高孔隙率多孔介质作为胺载体制成的固态胺CO2吸收剂;
所述含CO2原料气输送管通过管道与所述A固态胺罐的底部连接并与所述A罐缓冲室相连通,所述含CO2原料气输送管与所述A固态胺罐的底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A罐进气阀;所述产品气外输管通过管道与所述A固态胺罐的顶部连接并与所述A罐吸附解吸室相连通,所述产品气外输管与所述A固态胺罐的顶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A罐脱碳气阀;
所述贮水槽、所述CO2缓存室和所述热泵蒸发器三者由下往上顺序密封连接并相连通,所述A固态胺罐的A罐缓冲室内底部通过所述A罐副产品气外输管与所述热泵蒸发器的上部入口相连通,所述A罐副产品气外输管上设有A罐排气阀,所述贮水槽的底部通过所述纯净水输送管与所述热泵凝结器的顶部入口相连接,所述纯净水输送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热泵凝结器的底部出口通过所述A罐水蒸气输送管与所述A固态胺罐的A罐吸附解吸室内顶部相连通,所述 A罐水蒸气输送管上设有A罐水蒸汽阀;所述CO2缓存室与所述副产品CO2外输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B固态胺罐,B罐副产品气外输管,以及B罐水蒸气输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益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益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18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科用自带消毒液的消毒刷
- 下一篇:一种脉搏血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