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拼接式水培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71634.0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5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媛;喻敏;谢尔盖;刘敏敏;曲梅;李蒙;凌晓萍;李树营;范新;陆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龙栢强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拼接 水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拼接式水培板,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板,每个所述单元板的右侧设有拼接部,每个所述单元板的中部还设有贯通设置的培育孔,所述培育孔用于安放培育海绵;所述拼接式水培板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绑蔓杆,所述绑蔓杆的中部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外侧面上设有上挡骨和下挡骨,上挡骨和下挡骨之间形成插板槽,两个单元板上的拼接槽和拼接块匹配连接,两个所述单元板上的插槽对接形成连接槽,两个相邻的单元板均至少部分地插接在插板槽内。一方面水培板能够通过单元板拼接的方式形成所需的大小,材料可重复利用率高,另一方面绑蔓杆通过插板槽与水培板保持固定,绑蔓过程中不易晃动,绑蔓较为方便。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育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领域,特别是一种拼接式水培板。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水培实验中,一般采用KT板作为水培板的材料,KT依照水培箱的大小裁切,材料重复使用率不高。并且番茄、豌豆一类植物因茎的木质化程度很低,茎的硬度较低,后续生长通常需要进行绑蔓操作以保证植株能够较好地生长,而以往的绑蔓杆通常是直接穿KT板并伸向KT板的下方,由于KT板的厚度有限,KT板对绑蔓杆的定向作用有限,绑蔓时KT板容易晃动,绑蔓时操作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拼接式水培板,其材料重复利用率高,并且绑蔓操作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拼接式水培板,包括至少两个单元板,每个所述单元板的右侧设有拼接部,所述拼接部包括开设在拼接部的右侧面上的拼接槽、设在拼接部右侧面上并向右伸出的拼接块和开设在拼接部右侧面上的插槽,所述拼接槽靠近所述单元板外侧的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拼接槽远离所述单元板外侧一侧的宽度,所述拼接槽沿上下方向贯通单元板,所述拼接块的形状与拼接槽的形状相对应,所述插槽沿上下方向贯通单元板,每个所述单元板的中部还设有贯通设置的培育孔,所述培育孔用于安放培育海绵;所述拼接式水培板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绑蔓杆,所述绑蔓杆的中部设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外侧面上设有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上挡骨和下挡骨,上挡骨和下挡骨之间形成插板槽,所述插板槽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单元板的厚度相对应;两个相邻的所述单元板拼接时,两个单元板上的拼接槽和拼接块匹配连接,两个所述单元板上的插槽对接形成连接槽,所述插接块位于连接槽内,两个相邻的单元板均至少部分地插接在插板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两个相邻的水培板通过设置在外侧面上的插接槽和插接块实现水平面方向上的定位和固定连接,并通过分别插接在绑蔓杆上设有的插板槽内实现上下方向上的定位,一方面水培板能够通过单元板拼接的方式形成所需的大小,材料可重复利用率高,另一方面绑蔓杆通过插板槽与水培板保持固定,绑蔓杆在上挡骨和下挡骨的壁面限制作用下绑蔓杆的定向效果好,绑蔓过程中不易晃动,绑蔓较为方便。
除外,水培板整体的结构设置成板状,能够通过板材冲切的方式加工而成,实验室内常常采用KT板作为水培板,该水培板的能够通过KT板剪切而成,使用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板的左侧也设有拼接部,位于左侧的拼接部与位于右侧的拼接部关于单元板左右对称。由此,单元板的两侧均能拼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板呈方形,所述单元板的前侧、后侧和右侧也均设有拼接部。由此,单元板的前侧、后侧和右侧均能拼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棒,所述固定棒倾斜设置,所述固定棒穿过所述单元板并伸向培育孔,所述固定棒与所述单元板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棒的数量为两支以上,至少有两支所述固定棒相向设置。固定棒用于固定水培海绵,斜向设置的固定棒能够在重力以及其与穿过单元板所形成的滑孔所产生的摩擦力工作用下紧插水培海绵,而当需要调整水培海绵的位置时,仅需滑动固定棒松开水培海绵即可,调节较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71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