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剥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69969.9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25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锋;陈泽伟;刘水养;郑周兵;何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B65B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蔡鹏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剥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剥膜装置,包括,输送机构、上料机构、划膜机构和剥膜机构,输送机构用于沿预设的方向输送电芯;上料机构用于将套设有保护膜的电芯放置至于输送机构上;划膜机构用于划开输送机构上电芯的保护膜;剥膜机构用于将保护膜从电芯上剥落下来;上料机构、划膜机构和剥膜机构沿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电芯剥膜装置,通过上料机构、输送机构、划膜机构以及剥膜机构的相互协调工作,可以实现电芯薄膜操作的机械化操作,提高了电芯剥膜生产效率,降低了电芯生产制作的成本,且无需人员操作,也避免了人员操作过程中对电芯的损伤,提高了电芯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剥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圆柱锂离子电池广泛地应用于相机、遥控器或者闹钟等产品中,造福我们的生活。圆柱锂电芯的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剥掉原有的保护膜而重新套膜的需求;但目前,圆柱锂电芯的剥膜操作一般依靠人工剥膜,人工剥膜一般采用刀片将电芯表面的保护膜划开,然后剥掉保护膜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人员操作的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大大增加电芯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剥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剥膜采用人工剥膜方式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剥膜装置,包括,
输送机构,用于沿预设的方向输送电芯;
上料机构,用于将套设有保护膜的电芯放置至于所述输送机构上;
划膜机构,用于划开所述输送机构上电芯的保护膜;
剥膜机构,用于将保护膜从电芯上剥落下来;
所述上料机构、所述划膜机构和所述剥膜机构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划膜机构包括激光切割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激光切割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侧部并用于带动所述输送机构上的电芯转动以使得激光切割组件沿电芯的圆周划开保护膜。
可选地,所述激光切割组件包括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出沿电芯轴线延伸的激光线以及发射出沿垂直于电芯的轴线延伸的激光线。
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旋转连接杆和第二旋转连接杆,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和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端分别正对所述输送机构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驱动端和所述第二气缸的驱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连接杆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二旋转连接杆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旋转连接杆靠近所述输送机构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旋转连接杆靠近所述输送机构的端部正对设置并用于分别与电芯的两端抵紧以将电芯夹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旋转连接杆背向所述输送机构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旋转连接杆背向所述输送机构的端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剥膜机构包括第一推动组件、第二推动组件、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相对两侧方,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均用于夹紧包裹有保护膜的电芯端部,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背向所述输送机构的侧方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内的电芯推出;所述第二推动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背向所述输送机构的侧方并分别用于将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内的电芯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699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驾驶室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工厂用持续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