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孔吸脂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54020.1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许美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智塑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吸脂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孔吸脂针,其包括针座及与针座连接的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针体,所述针体内部为中空,且所述针体的头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设有3个较大的吸脂孔和6个较小的吸脂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孔吸脂针。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于医疗美容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随着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体脂肪填充术的开展也越来越多。自体脂肪填充是指从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吸取多余的皮下脂肪细胞,然后吸出的混合物经净化处理得到复合脂肪颗粒,选择完整的脂肪细胞,通过注射的方式再移植到相应需要进行脂肪填充的部位,例如乳房、面部等,用以治疗如胸部扁平及面部轮廓凹陷等。自体脂肪填充所使用的是需求者自身的脂肪颗粒,因此其生物学特性远远优于任何其他外源性材料,如各种假体材料或者玻尿酸等,对自身来说无毒无害,也不会产生免疫反应和排异反应;且取材比较容易,组织来源丰富;。但是脂肪填充的缺点在于移植后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吸收,为了保证最好的效果往往需要进行再次手术。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填充效果,学者提出可以提取一定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细胞混合填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加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原理在于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并能分泌约26种生物活性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皮下胶原蛋白的分泌与合成,促进皮下微血管网络的形成,给脂肪细胞提供足够养分;还可以形成纤维组织网,保护植入的脂肪细胞不被身体其他组织吸收,等等。而研究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更多存在于皮下浅层脂肪内。因此,如何通过吸脂获得足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整形外科医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吸脂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吸脂针得以应用。但传统的多孔吸脂针为了单纯追求较高的吸脂效率,往往在朝向皮肤浅层的方向也分布有较大的吸脂孔,故在术中容易误吸皮下的浅层脂肪,导致术后皮肤凹凸不平;而朝向皮肤浅层方向未分布吸脂孔的吸脂针,虽然能保护皮下浅层脂肪,但却很难获取到大量分布于皮下浅层脂肪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吸脂针的缺陷,如传统的多孔吸脂针为了单纯追求较高的吸脂效率,往往在朝向皮肤浅层的方向也分布有较大的吸脂孔,故在术中容易误吸皮下的浅层脂肪,导致术后皮肤凹凸不平。而朝向皮肤浅层方向未分布吸脂孔的吸脂针,虽然能保护皮下浅层脂肪,但却很难获取到大量分布于皮下浅层脂肪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等,从而提供一种多孔吸脂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实现路径如下:
一种多孔吸脂针,其中,包括针座及与针座连接的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针体,所述针体内部为中空,且所述针体的头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设有较大的吸脂孔及较小的吸脂孔,所述较大的吸脂孔的长度为2.8~3.2mm,宽度为 1.3~1.7mm;较小的吸脂孔为圆形,其孔径为1.0~1.4mm;
通过这样的结构,较大的吸脂孔可以在抽取皮下深层脂肪时保证较高的效率;而较小的吸脂孔则可以获取皮下浅层脂肪,从而获得足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对皮下浅层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短时间内抽吸量过大而造成术后可能存在的皮肤表面凹凸不平。
另外,所述的多个吸脂孔沿着针体长轴方向排列;从针座末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看去,见到针体的头端的第一个吸脂孔后,分别沿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分别具有第二个及第三个吸脂孔;且第二个及第三个吸脂孔呈对穿孔排列在与针体长轴方向垂直的针体上;从针座末端沿着针体长轴的方向看去,从第二个及第三个吸脂孔分别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45°,则沿针体长轴方向,分别具有从针体的头端到针座末端呈线性排列的3~6个吸脂孔。在前述第一个吸脂孔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60°后,该方向所对应的针座上有明显的标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智塑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智塑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54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