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滑轮式高应变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2632.0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6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民;吴伟全;梁韶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03 | 分类号: | G01N3/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轮 应变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轮式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重锤、连接在支撑架上驱动重锤竖向位移的提锤机构,提锤机构包括钢丝绳、连接在支撑架上的驱动部、连接在驱动部的输出轴上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箱体、连接在支撑架上的第一定滑轮、连接在箱体内的动滑轮组,钢丝绳一端与重锤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上且依次穿设动滑轮组、第一定滑轮。本实用新型能减少双作用千斤顶输出轴的输出行程,且本身结构较为简单,装置运行的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轮式高应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基桩验收的过程中,采用高应变法对单桩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试验,常规采用自由落锤锤击桩顶完成试验。
高应变法是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和竖向抗压承载力。在进行试验过程中,重锤被吊车吊起,然后利用外力使重锤下落,对基桩施加一个锤击力,在桩身安装传感器,采集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传统方法采用吊车起吊,然后采用人工外力脱钩的方法。
专利公告号为CN20760893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支架、重锤、抬升装置,支架包括矩形框架、安装在矩形框架侧梁上的定位板、固定用筋板、安装在矩形框架顶梁上的定位通孔,矩形框架的两侧安装有导轨,重锤的顶部有带连接孔的支耳,重锤的两侧有与导轨配合的导槽,抬升装置包括钢丝绳、液压缸、十字交叉臂。十字交叉臂由两根中间通过转轴连接的杆臂构成,杆臂的下部都有向内部伸出的销柱,杆臂的上部 都连接钢丝绳。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提升重锤的过程中,通过拉紧钢丝绳从而使十字交叉壁夹紧重锤,然后将重锤提升,提升的过程中通过对应的驱动部去驱动钢丝绳,由于支架上没有设置与钢丝绳连接或抵接的元件,由于重锤本身的重量较大,重锤提升的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轮式高应变检测装置,解决了重锤提升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滑轮式高应变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重锤、连接在支撑架上驱动重锤竖向位移的提锤机构,所述提锤机构包括钢丝绳、连接在支撑架上的驱动部、连接在驱动部的输出轴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箱体、连接在支撑架上的第一定滑轮、连接在箱体内的动滑轮组,所述钢丝绳一端与重锤连接,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架上且依次穿设动滑轮组、第一定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绳的一端和重锤连接,重锤本身受到的重力较大,钢丝绳始终被重锤拉紧,通过驱动部驱动箱体上下运动,箱体上下运动的同时会带动箱体内的动滑轮组上下运动,从而改变重锤的位置,该过程增设的动滑轮组,动滑轮组减少驱动部输出轴的输出行程的效果。结构简单紧凑,没有复杂的部件,所以装置运行的安全度高。降低重锤提升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组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滑轮和动滑轮组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则转动的过程中,减少钢丝绳偏移从而造成运动不顺畅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提升重锤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滑轮组包括上下依次连接在箱体内的第一动滑轮、第二动滑轮,所述第二动滑轮的直径大于第一动滑轮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滑轮组包括第一动滑轮和第二动滑轮,两个动滑轮相互配合更大的减少驱动部输出轴的输出行程,而重锤的提升高度是驱动部行程的4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位于重锤的上方,所述第三定滑轮位于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之间,且靠近第一定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26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面体容器
- 下一篇:双工位两面机器人焊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