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1115.1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4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秋平;车兵;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F01N3/021;F01N3/08;F01N3/28;F01N1/00;F01N3/02;F01N13/14;F01N13/16 |
代理公司: | 南昌丰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7 | 代理人: | 吴称生 |
地址: | 21118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烟气 汽车尾气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包括管体、三元催化器和散热片,所述管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且管体的内壁上连接有衬垫,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且第二滤网的右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消声管的右侧连接有隔板,且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并且隔板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散热管的外壁上,且散热片和排气管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导热杆。该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且第一滤网的孔径为0.05‑0.1mm,并且第二滤网为活性炭滤网,这样在尾气排放时,可以拦截气体中的细小颗粒物,同时可以吸附气体中的异味,减少杂质的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排放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排放管是用来排放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的管子,汽车尾气中含有很多化合物,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但是现有的汽车尾气排放管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不能对尾气进行净化再排放,而且没有减噪功能,在排放废气的同时带来了噪音污染,同时废气排出时带有一定的热量,从而影响了汽车尾气管的实用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尾气排放管不能对尾气进行净化再排放,而且没有减噪功能,在排放废气的同时带来了噪音污染,同时废气排出时带有一定的热量,从而影响了汽车尾气管的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包括管体、三元催化器和散热片,所述管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且管体的内壁上连接有衬垫,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且第二滤网的右侧设置有导流板,所述三元催化器的左端与导流板相连接,且三元催化器的右端连接有消声管,并且消声管的内部设置有消声片,所述消声管的右侧连接有隔板,且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并且隔板的右侧设置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片安装于散热管的外壁上,且散热片和排气管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导热杆。
优选的,所述管体包括夹层外套、绝热层和夹层内套,且夹层外套、绝热层和夹层内套从外至内依次设置,并且绝热层为石棉纤维毡,同时夹层外套和夹层内套均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与衬垫的连接方式均为卡合连接,且衬垫和管体内壁的连接方式为粘接,并且第一滤网的孔径为0.05-0.1mm,同时第二滤网为活性炭滤网。
优选的,所述消声管和三元催化器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且消声管内部的消声片等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隔板和消声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且隔板内部的固定孔与消声管和散热管之间均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热杆与散热片和排气管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粘接,且导热杆等角度分布,并且导热杆与散热片和排气管内壁之间的连接处均涂有导热硅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净化烟气的汽车尾气排放管,
(1)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且第一滤网的孔径为0.05-0.1mm,并且第二滤网为活性炭滤网,这样在尾气排放时,可以拦截气体中的细小颗粒物,同时可以吸附气体中的异味,减少杂质的排放量;
(2)设置有三元催化器和消声管,可以将气体中的部分化合物转换为无污染的物质,同时消声管可以有效减弱噪音的排出,进一步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管的实用性;
(3)设置有散热管,且散热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散热片,而散热片和排气管内壁之间设置有导热杆,并且导热杆与排气管内壁和散热片的连接处均涂有导热硅脂,这样可以加快废气中热量的散发,进而减少热量的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1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屋面墙面通用型一体化发电建材
- 下一篇:一种手持重金属采集仪